当前位置:栀璃鸢年>玄幻魔法>溯流文艺时代> 第一百四十一章 长篇与中篇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一章 长篇与中篇(2 / 3)

翻了个白眼没有再说话,林凯又笑呵呵地跟于东说道:“其实不用我来吹捧,连续几期他的小说都上了这两本杂志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就算我没品味,难道苏主编和程主编也没品味么?” 于东看着林凯,没想到这小子还是自己的忠实书迷。想了想,他还是没有告诉对方自己的身份,而是开口说道:“于东也挺好的,我听说他本人长得特别好看。” “噗嗤——” 笑的是程砚秋。 于东看了她一眼,“你笑什么,我说得不对么?” 程砚秋说道:“也没多好看吧,我觉得就一般般。” “你见过于东?”林凯一脸惊喜地看向程砚秋,“听说他特别年轻,是真的么?” 程砚秋点点头,“跟我们差不多吧。” “果然是真的。”林凯笑了笑,“张爱菱说,出名要趁早,于东还有大把的机会啊。至于长得好不好看,那都是次要的,有几个作家长得好看的?” “你为什么喜欢于东?”程砚秋问道。 “当然是因为他书写得好啊。”林凯干脆地回答道。 程砚秋点头:“确实。” “美女你也喜欢于东么?”林凯问道。 程砚秋看了眼旁边的于东,抿嘴道:“我也喜欢。” “是吧。”林凯感觉自己找到了同好,更加兴奋,“这些年的作家中,他的文笔我读起来感觉最为顺畅。当然,纯文学讲文笔也不太对,但是他的作品也很有深度啊,叙事的视角也给人一种特别的感觉。就拿这两期在《钟山》连载的《吕秀兰》来说,什么伤痕文学、什么反思文学、什么先锋文学,人家就是老老实实的现实主义文学,就能实实在在地打动人心。你们别看于东年轻,他骨子里肯定是个很传统的人。当然,我也不是说他没有创新,事实上,之前那篇《寡妇之死》里面就有很多创新……” 这样近距离地被人吹捧,于东感觉还挺尴尬的,问题是已经错过了表明身份的时机,现在也不好告诉林凯自己就是于东。 一旁的程砚秋则一副看好戏的表情,偶尔还偷偷捂着嘴乐。 好在林凯也是血肉之躯,说到后来实在是说不动了,真正地消停起来。 火车到金陵的时候,林凯和程砚秋他们要下车了,于东将本来在看的《钟山》拿给了林凯,“相识一场,也算是缘分,这本书送给你留个纪念吧。” 林凯倒没客气,接过书之后,笑着说道,“如果有缘,下次再见的时候我也送你一本,我有钟山杂志社主编苏桐的签名杂志,而且还是两本。” “那我赚大了。”于东笑道。 “哈哈,小意思,缘分嘛。”林凯摆了摆手,又一脸认真地说道,“你一定要多多关注于东,他真的很好。” “咳咳,我争取每天都关注他。”随后他又对程砚秋说,“我中午的时候应该会到家,你到时候给我打个电话。” “好,你路上注意安全。” …… 于东是中午十一点到家的,回去没一会儿就接到了程砚秋的电话,两人聊了一会儿,知道彼此平安到家就挂了电话。 中午吃过午饭,于东补了会儿觉,又接到了一通电话。 “你好,是于东么?我是余桦。” 余桦的来电让于东很是意外。 “余桦哥,你怎么有我电话的?” “我问苏桐要的,过几天我有事要去上沪。知道你在上沪,所以打电话跟你说一声,你要是有时间咱们见个面。”余桦说道。 于东忽然想起来一些事情,笑着说道,“你是去《收获》吧。” “你怎么知道?”余桦有些意外。 “你跟《收获》的关系谁不知道啊。” “哈哈,也是啊,我有一部新作品,准备拿到杂志社看看。” “你买了什么时候的车票,到时候我去车站接你。” 余桦回道,“票还没买,准备明天上午去车站看看。也不用你接,上沪我不是第一次去了,到时候我直接去杂志社。” “跟我就别客气了,车票买好跟我说。住的地方你也不用找了,我来给你安排。”于东爽朗一笑,把余桦住宿的事也给揽了下来。 “我一会儿还准备联系格飞。” “没事,格飞老哥我也熟,等你来了之后,咱们几个一起吃个饭。格飞他虽然比我年纪长几岁,但是在上沪他可没我熟。” 见于东这么热情,余桦便应了下来,“那就麻烦你了。” “什么麻烦不麻烦的,这话就见外了。” 随后两人又聊了几句,便挂了电话。 到了第二天,余桦又打来电话,将车次和时间跟于东说了。 余桦来的当天,于东先给余桦在作协附近的酒店订了个房间,然后就去火车站接他了。 接到余桦的时候,他形容枯槁,面色疲惫,像是很长时间没睡觉了。 不过手中的烟却没断。 “刚才下车差点没扛住,就靠这个提神了。”余桦举了举手中的烟,又感激道:“于东,多谢你啊。” 于东摆了摆手,“客气什么,咱们先去吃个饭,然后你去酒店休整一下,你现在这个状态,可不太适合去杂志社。” “现在去了也没用,我跟巴老约的是明天下午,他现在估计也不在社里。” “那就把心放下来,好好休息休息,晚上我叫了几个朋友,大家一起吃个饭。”随后于东又补充道,“都是熟人,格飞、程主编、孙甘露老师。” 余桦笑道,“这次来我也是要找他们的。” 随后于东带着余桦先吃了个饭,然后去酒店休整。 在余桦睡觉前,于东把他新书的稿子要到了手,趁着他睡觉的时候,把稿子看了一遍。 确实是《活着》。 而且还是中篇版的《活着》,总共也就六七万字,跟于东印象中在《收获》发表的那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