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玄幻魔法>溯流文艺时代> 第一百零七章 概率问题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零七章 概率问题(1 / 2)

一看于东摆手,几个女生立马抗议起来,“于老师好无情啊。” 于东笑道:“提问题可以每次上课前或者上课后问,我会提前到教室的。现在就是下课后,你们几个有问题么?” 嘴上说要问问题,真让她们问却都可劲摇头,“没有,没有,于老师下次见。” 说完几个女生就一起跑了。 胡长青背着手走了过来,严肃正经地点评道:“小于,你这堂课讲得很不错,深入浅出,我也是受益匪浅。这次的试验非常成功,再接再厉。” 于东笑道,“我争取不让领导失望。” 胡长青点了点头,随后慢悠悠地走出了教室。 等他走后,冯明那三个老憨就跑了过来。 “精彩,着实精彩。以前都说燕师大如何如何,现在见到老于上一堂课,果真是雷公放屁——不同凡响。”冯明哈哈笑道。 何煜凑趣道:“老冯你也不遑多让,这马屁拍得真响。” 于东都不想理这三人,收拾了一下自己的教案,抬脚就往外面走。 冯明他们三个跟在后面,依旧嘻嘻哈哈没个正经。就连向来稳重的刘昌敏也被他们带坏,说些不着四六的话。 …… 谭锴收到于东的回信时,眼睛已经开始放光了,因为根据这封信的厚度,里面肯定是有稿子的。 而且看这个厚度,很有可能是长篇小说,至少也是个大中篇。 他迫不及待地拆开信封,果不其然,里面装了一封信和一叠稿子。 信的内容并不多,总共就七八行字,谭锴扫了一眼就放下了,随后认真看起了新稿子。 花了一个多小时,谭锴总算把这篇《七号监狱》看完,随后长长地舒了口气,结尾的反转让他在那一片刻大脑有些发麻。 其实看到中间的时候,谭锴有些失望,因为从前面的故事以及于东在故事里面放出来的线索能够看得出来,这个叫林安的犯人应该身在一片虚拟世界当中。 而这个构思,其实在《第二世界》中已经用过了。 只不过背景和人物换了一下,主角变成了一个囚犯。 虽然其中增加了一些越狱的故事情节,为整本书增添了一些新鲜感,但还是不尽人意。 所以看到一半的时候,谭锴也有些犯难,到底要不要让这篇稿子过? 因为《第二世界》正在连载中,如果再上一篇故事类型相似的小说,恐怕读者会提意见。但不给过也不像话,毕竟这个故事确实挺有意思的。 不过这个难题在看到最后结尾的时候便迎刃而解,结尾的大反转一下子就让这篇故事变得不太一样了。 虽然只是从一层虚拟变成两层虚拟,但是所引发的思考却不太一样。 看完《第二世界》后,读者们可能会思考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是思想的存在,还是肉体的存在。 但看完《七号监狱》之后,读者则会去质疑现实到底存不存在。 “于东对虚拟世界的挖掘果然是不同常人的。” 谭锴感叹了一声,随后又想起了之前的《一天》。 《七号监狱》跟《一天》并没有什么相似之处,不过谭锴却因为《一天》而想到了《七号监狱》被改编成电影的可能性。 他总感觉不论是写作手法还是故事结构,这篇《七号监狱》都非常适合改编成电影,小说里面的画面感以及故事的趣味性实在太足了。 虽然谭锴不懂电影,但是他感觉,从技术上来说,《七号监狱》拍出来的难度应该是低于《第二世界》和《闭环》的。 当即他就拿着稿子去到了杨萧的办公室。 杨萧看到谭锴拿着一沓稿子,就笑了起来,“又有好稿子?” “你猜是谁的?” “我猜是于东的。” 谭锴一愣,“你怎么知道的?” 杨萧指了指稿子,“只有他用这么好的纸。” 谭锴看了看手中的稿子,恍然道,“原来如此。” 于东用的纸确实比一般作家用的纸要好,从一开始就是如此。 作家们投稿的成本一般很低,通常只用自己准备墨水便可。 投稿是不需要邮费的,这先就省下了邮费,至于稿纸,很多作家干脆就从杂志社索要,有时候甚至还会要信封。 杂志社给的稿纸通常是一般质量,绝对不会给于东用的这种纸。 而不能获得杂志社赠送稿纸的作家,他们自己买的稿纸,大多质量更差。 事实上,谭锴给于东送过稿纸,只不过一直没见于东用过。 “稿子拿给我看看,你特意跑过来一趟,证明这次的稿子也没有让你失望吧。”杨萧笑着说道。 谭锴点了点头,把稿子递了过去:“确实,稿子肯定能上。现在是有两个问题,一个是这篇稿子大概有八九万字,肯定要连载。第二个,我觉得这篇小说很有拍成电影的潜力,我们是否应该跟于东争取一下,把影视改编权也拿下来?” “难度很大啊。”杨萧还没有看到稿子,就已经叹了口气,“有了《一天》的事情之后,想要买下于东小说的影视改编权就变得非常困难了。你觉得我们能出到国外那么高的价格么?” 谭锴摇了摇头,“不能,国内没人能够出到这个价。但是他的稿子未必就有外国导演能来买,这也是个概率问题吧?而且概率还未必大。” “没错,是概率问题。但问题是,你愿意相信它没有国外导演来买的概念,但于东则很可能愿意相信它会被外国人看中的概率。假如你要卖东西,有百分之十的可能卖到三十万,你愿意抛弃这种可能三千把它卖掉么?”杨萧慢条斯理地分析道。 听完杨萧的话,谭锴也叹了口气,对于人性,杨萧摸得比他透彻。 正如杨萧所说,假如他真有一件东西有可能值三十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