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看。” 说的是王安石你见识短浅了,菊花只枯不落都不知道。咱们读书人作诗可不能张口就来啊。 王安石闻之笑对:“欧阳九不学之过也。岂不见《楚辞》云‘夕餐秋菊之落英’?” 王安石反驳说,欧阳修你没有好好学习啊,屈原就曾说过,晚上以菊花的落英当饭吃,难道屈原也是骗人的不成? 王安石,欧阳修二人关系密切,二人是以调侃的语气争论的。 但王安石众所周知是个不服输的人,又举出屈原的例子,使得这辩论稍稍多了些火药味。 于是京中读书人也就为了菊花落还是不落这个问题,展开了一场争执,如今也带到了期集之中来。 到底王安石,欧阳修二人谁说得是对的。 于是读书人们不免皓首穷经,引经据典来证明菊花到底有无落英。 当即席上一名读书人出声道:“王公错矣,王公错矣,楚辞中这秋菊之落英,落意为初生,英则为叶解,故而落英二字乃初生之叶。” “此言实为可笑,可笑,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这落英缤纷也可以初生之叶缤纷解意否?” 但见一人故意笑着以王安石的语气调侃道:“然也,这是五柳先生不学之过也。” 众人都是莞尔。 王陟臣也是释然,读书人最喜欢在这样的事上争论,常常引经据典辩个不休。 于是他在旁坐了下来,看着两旁士子摩拳擦掌,准备作持久之争。 这时有一人问向上首的章越:“状元公以为菊有无落英呢?” 听到有人如此问章越,不免大家心思一动。章越其实是不好回答这问题的,殿试上众所周知是王安石不顾众人反对,一意要将章越拉下状元,改由王魁得状元。 至于欧阳修与章越的关系不用多说,人家出了一本诗集都将章越带上,为他打响名气。这样的器重不亚于当初提携苏轼苏辙啊。 所以问到这个问题,众人猜想章越或许会引经据典地帮欧阳修来反驳王安石。 但见章越想了想道:“吾不知也。” 两人都不得罪? “状元公莫非谦虚?” 章越摇头道:“其实菊有无落英,不该问我,也不该问陶渊明,更不该问屈原,而是应问一栽菊之老农或是自己栽盆菊花看一看不就知道了么?” 章越此言一出,在场顿时一片哗然。 有一人疑惑地道:“若自己栽一盆菊花,不是少了许多意趣么?” 另一人道:“是啊,不问圣贤而问老农可乎?” 章越道:“或许我的话有说的不明白之处。引经据典不是不好,终归落于形而上学。” 此言一出,在场的进士们再度疑惑不解。 “圣贤也不是无所不知,我们读书人也有很多人,皓首穷经而不知农事。” 一人言道:“那么我们争这菊之落英,岂非无意?” 章越笑道:“话不可这么说。能知农事者,自有农事者知之,好比写伤寒杂病论,水经注的作者一般。天下必有学这门学问者,再以学问书之,这叫术业有专攻。” “好比菊花是归于草木,找一个通草木之学的人来请教。若没有这样的通才,那么请一个专门通晓菊花的人来请教,这不是比去问陶渊明,屈原更好么?若是有这样的人才,我们请他写一本关于菊花的书来,以后天下的读书人要问菊花落英不落英就看他的书好了。” 章越说完,众进士都是释然了。 至于王陟臣则更是佩服,这场菊花落英之争,他也有听闻,但答得最好的,他觉得当属于章越。 此人是卿相之才,幸亏方才听了刘奉世的一席话。 于是王陟臣端起酒盏起身走到章越桌案前笑道:“状元公此言极好,在下敬你。” 章越见王陟臣举盏也是有些意外,亦是起身举杯。 之后二人找了个地方深谈了一番,倒是消解了不少的误会。 而眼见王陟臣主动向章越敬酒,又是一番深谈,这修好之意也是再明显不过了,之前众人都以为二人有些芥蒂,如今看来不知章越用了什么办法倒是折服了这王陟臣。或者是王陟臣自己想通了什么。 同年之间,都深知以后还有更残酷的官场要应对,故而近一个月的期集倒是没有起太大的波澜。 之后天子定下闻喜宴之期,闻喜宴后吏部将注授新进士官职,然后这些同年们就各奔东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