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放慢语速,谢灼眉间痛色一闪而过。 “刘先生,多谢。” 刘元平知他不为所动,长叹道:“当年星州叛乱,微臣随大军平叛,流民无家可归,食不果腹,易子而食。殿下少时那一箭,便是因对流民起了恻隐之心,而反被其重伤。微臣至今记得,殿下问过微臣,官逼民反,为何死的是升斗小民?为何那官仍可心安理得稳坐高堂?微臣告诉殿下,您在朝廷里趟一趟,再去泥地里打个滚,就知道了。如今,陛下御极已一年,整肃内外,严明纲纪,轻徭薄赋,眼见着天下有望海晏河清,殿下难道反而要沉湎于儿女情长,却忘了当初对百姓的悲悯之心了吗?” “沉湎儿女情长,忘却悲悯之心……”谢灼细细咀嚼了这几个字,神色骤冷,“那刘先生以为,我这伤是为何而来?” “自然是为边陲百姓之安定!”刘元平陡地拔高了声儿,痛心疾首,“可殿下现今自厌自弃,又能护百姓几时?一年前您不管不顾跳下浩荡洛河寻公主,七天七夜几乎都泡在秋冷的水里,以致于落下顽固寒疾。且微臣每每号脉,都能感知殿下自毁之心。这寒疾加上郁气,殿下,您头顶,如悬利剑啊!旧朝昏君妖妃祸害社稷,短短十来年,割了十六城出去,最后差点连皇城都要丢下跑路,以致至今仍是虎狼环伺之局。我朝武将凋零,边防薄弱,天下武人皆视殿下如神祇。您若有个万一,微臣只怕,星州不再只是乱民犯上,而是蛮人入侵啊!” 谢灼闭了眸,慢声道:“洛河的水冷,连我这习武之人都挨不住,她却生生在水里泡了七天七夜。先生,我寻到她的时候,你不知道她是什么样子,你不知道她受了多少苦……我曾暗中起誓,我会带她离宫,给她一世安稳。我会带她牧马天山,泛舟东海,叩问星辰……可,我不但没做到,反而亲手害死了她。听到了吗?是我,亲手害死了我最爱的人。呵,先生说,要我向前看,我答应。” 他顿了顿,缓缓抬眸,指向心口处,道:“可我的心,没法答应。”他又笑了笑,“看来只能仰仗先生圣手了。” 刘元平还待说些什么,却被谢灼斩断话头:“凡谢灼力有所逮,必为社稷,为百姓,赴汤蹈火,百死莫辞。只我区区凡人,也有我的求之不得。先生,此非我不愿,而是我不能。请回吧。” 刘元平看着眼前这个沉默冷冽的男子,不由想起当年那在营地里骑马射花的骄傲少年。 他是看着谢灼长到了十四岁,然后谢灼入皇城为质,不知何时起,他爱护的少年郎眼中有了思慕,有了忧郁,有了不曾有过的小心翼翼。 他多么希望他能如愿以偿。若真如此,他的勇武和谋略必将固若金汤。 可惜,天妒红颜,亦妒英才。 心病还须心药医。他想,是时候请皇后娘娘为殿下物色妻子了,或许,这是遗忘伤痛的最快的方法。 他不再纠结于此,话头转到帝后:“殿下,皇后娘娘听闻您受伤,日夜忧心,茶饭不思。陛下口谕,令您大好后请皇后安。” “儿臣遵旨。请院判替我将此物转交母后,多谢。” * 凤仪宫,皇后翻开厚厚的画纸,只见其上绘满南方风土人情,时不时有一批注,用语天真逗笑,正是当地说书人逗乐的片段。 她一边看一边笑,时不时抚着线条出神。 她记得,在一个中秋夜,她曾说过,自己久居京城,十分好奇江南景致。当时谢景告诉她,终有一天,他会陪她遍览江南名胜。 那会儿多好啊,晟儿的腿尚未落下残疾,灼儿依旧明亮耀人。两个儿子一边笑一边羞他们。 时移世易,丈夫成了坐拥佳丽三千的君王,儿子们为了储君之位反目成仇。 一切都变了。 夫妻携手,遍览江南,似乎是再也不可能实现的梦。 而她的小儿子,却以他的方式,为她实现了这个心愿。 她看着,笑着,泪却一滴一滴落在纸上,晕开了一片片墨迹。 她止住婢女,亲自细细擦拭脏污。 她的含章,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也经常作画给她看。唯一不同的是,他那会儿写的批语都是自己的奇思妙想。她看着看着,就被逗得前仰后合,毫无将军夫人的风仪。 现在他的画功依然了得,可已经写不出笑话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