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收、于志宁、韩良等人皆陷入了沉思。 许久以后,薛收沉吟着拱手道:“若是玄甲军在此,臣倒是有办法破局,可玄甲军如今不在此处。” 李元吉张了张嘴,不知道说薛收啥好了。 玄甲军被李靖带去了突厥王庭,这件事还是薛收一手操办的,薛收现在说这种话,跟没说有什么区别? “你呢?” 李元吉看向于志宁问。 于志宁此人看似话不多,也没有多少存在感,在历史上也没有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等人的名头大,但家世背景和能力都相当不俗。 在李世民麾下不声不响的,但一直担任着重要官职。 历史上,他历经三朝,一直到李治在位的时候,被许敬宗构陷,才被迫告老还乡。 他能从李建成和李世民之争,李承乾、李泰、李治之争中活下来,足可见他的政治嗅觉相当敏锐,也相当有能力。 不然也不可能在历经了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个相当有能力,也有各自想法的皇帝后,还能全头全尾的告老还乡。 要知道,历史上许多名声比他大的人,在经历了这三朝以后,都没有全头全尾的告老还乡,长孙无忌被夺爵发配,自缢而死,房玄龄因为儿子和儿媳妇谋反被移出了太庙,魏徵死了以后还要被拉出来鞭尸、褚遂良更是被发配到了爱州跟猴子为伍,最后客死异乡,杜如晦因为死的够早,才幸免遇难。 不过杜如晦也没有历经三朝,杜如晦在贞观四年就病死在了长安城。 历史上对房谋杜断的评价很高,杜如晦也确实为李世民做了不少的贡献,为大唐做了不少的贡献,但他对大唐的贡献绝对没有房玄龄、于志宁等人高。 没办法,谁让他死的太早呢。 李世民刚刚将大唐打造成铁桶一般,刚刚开始向四邻展示大唐的肌肉,他就死了。 他根本没办法见证大唐从荣耀变得更荣耀,从强大变得更强大,也没办法为更荣耀、更强大的大唐增砖添瓦。 反倒是于志宁,一直陪伴着李世民走到了最后,帮助李世民将荣耀、强大的大唐变得更荣耀,更强大。 李元吉很希望这个不争名、不逐利,只知道默默做事的人,能给自己一个破局的建议。 可是等了半天,只等到了于志宁摇头,“臣没有破局的办法……” 李元吉失望的点了一下头,又看向了韩良。 韩良在犹豫了一下后开口道:“颉利既然将绝大多数兵马布置到了灵州至绥州一线,那石州至苇泽关就不会有太多的兵马,我们可不可以调苇泽关的兵马西进,汇同绥州的兵马一起抵御突厥人?” 李元吉还没来得及搭话,薛收就皱了皱眉头道:“颉利既然能让银绥的兵马赶去岚石,自然也能让银绥的兵马赶去苇泽关。 我们一旦调走了苇泽关的兵马,被颉利发现了,颉利一定会趁虚而入的。” 于志宁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 蔡允恭和陈叔达也抚摸着胡须频频点头。 韩良意识到了自己的办法中有巨大的疏漏,当即一脸汗颜的拱拱手,退到了薛收和于志宁身后。 李元吉环视着城门楼子内所有的人,疑问道:“难道你们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吗?” 城门楼子内的所有人齐齐摇头。 确实没办法,如果有办法的话,也没人藏着掖着。 毕竟,这可是个建功立业的好机会,只要能想出好办法,爵位抬一抬,封户加一加不成问题。 即便是爵位走到了顶点,封户也加到了不能再加的地步,也能为家中的子嗣谋一个爵位。 所以,如果他们真有办法的话,根本不会藏私。 李元吉深吸了一口气,又长出了一口气道:“既然你们都没办法,那就听一听我的办法。” 城门楼子内的人齐齐一愣,错愕的看向李元吉。 李元吉没有在意他们的眼神,继续道:“我的办法是,由我、陈叔达、蔡允恭、宇文宝、薛收、于志宁一起率三千精兵,以及关中剩余的府兵赶往绥州驰援。 关中的府兵虽然不堪大用,但是站在城头上倒一倒金汁,扔一扔滚木礌石,还是可以的。 我相信,有我们这支兵马加入,一定能挡住绥州外的突厥兵马。” 陈叔达听到这话,徒然的瞪起眼,快速的说道:“殿下,万万不可!” 蔡允恭赶忙跟着点头道:“对,殿下不可以身犯险。如果非要派人去驰援的话,就让臣等率领着兵马去吧。” 在突厥人兵分四路的情况下,以银绥兵力最薄弱的地方最危险。 李元吉领兵去驰援的话,万一有个什么好歹,他们这些人就可以自裁了。 不自裁的话,回到了长安城,护犊子的李渊也会红着眼睛问一句‘朕的儿子死了,你们为什么没死’,然后再红着眼睛送他们下去。 这种事情李渊绝对做得出来。 所以,他们说什么也不能让李元吉去涉险。 李元吉直言道:“萧关的战事我大致了解了,以任国公之能,以及一众将士的英勇,一定能守住这里。 所以我留在这里根本毫无用处,你们绝大多数人也是如何。 所以我们不如领兵去绥州,帮绥州守将一把。” 这不是李元吉在信口开河,这是李元吉在仔细了解过战况以后做出的判断。 关外的突厥人虽然多,关城内外的大唐兵马数量也不少。 又有秦王府统军府这种百战的精兵助阵,挡住突厥人不敢说轻而易举,但也能手到擒来。 所以这里根本不需要人帮忙,也不需要人指手画脚,刘弘基一个人足矣。 就这,李元吉还给刘弘基留下了韩良等人助阵。 在梁师都被迫返回朔方城以后,即便是突厥精锐齐出,刘弘基也能从容应对。 毕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