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辅有螟, 并州也必然难逃影响。 京兆、冯翊、扶风三地,在原本就还未从此前的欠收情况下缓过来的当口,肆虐的蝗虫不得饱食, 也便会随即扩散到司州附近的几州。 在刘宏统治期间,出现过的最重的一次蝗灾,就扩散了七州的范围。 绵延横亘的太行山或许能阻断大军的入侵, 却挡不住这些入侵的蝗虫。 要知山中草木可食,维系住这些越境的蝗虫生机后,翻过山来的麦田就成为了它们掠夺的对象,也足以支撑它们扩散并州全境。 何况, 如今还是夏日。 并州在司州的北边是不错, 但也还没有寒冻到能将飞蝗冻死的地步。 哪怕是最北边的云中雁门一带, 此时的气候也尚算宜人。 飞蝗啊…… 可一日飞行三百里的飞蝗! 或许在这条消息送到并州高位官员案头的时候, 第一批从三辅扩散而来的蝗虫也已经抵达并州境内了。 ------------ 刺史张懿接到这消息的时候悚然一惊, 乔琰也并不能免。 饶是她已经从种种迹象中看出了蝗灾发生的必然性, 在当真确切收到三辅蝗灾的消息之时,她所感到的也并非是一种果然如此的慨叹,而是难言的紧迫感。 算起来,在乐平县内对蝗灾的防备绝对远胜过并州境内的任何一个地方,就连在山田之下放养的鸭子都是为蝗灾而准备的。 可乐平乃是乔琰收容人口,建立事业的基本盘,无论是在产业还是农事上她都在这一年中投入了太多的精力, 她绝不容其中有失。 何况, 这也是她头一次应对蝗灾。 那么面对未知的东西而产生忐忑的情绪,着实也不能怪她。 她捏着手中的书信当即步出了房门。 在这信报中还有一件尤其荒唐可笑的事情。 历来的天灾大多需要找一个替罪羊,尤其是朝中三公位置上的,大多会以此人的免职来表示, 天灾的发生是因为有人处在不合适的位置上。 但或许是因为如今三公位上的早已经在互相的位置上轮换了不知道多少次,免无可免,更因为刘宏并不太乐意于维持天象与朝中有关的说法,总之他在此时做出的选择是—— 将从冀州牧职位调动回车骑将军的皇甫嵩,以攻克北宫伯玉失利的罪名给免职,新任的车骑将军张温自京师出发前去平叛,同时随军的还有乔琰的一位相识。 正是鲍鸿。 鲍鸿因护送乔玄遗体抵达乐平,再替乔琰往京城中送上奏表的行动,也算是得了一点福祉,又因为替她送交礼物的缘故,混出了点眼缘,最后这出征凉州的副将差事就落在了他的头上。 虽然还是个校尉,但能随军出征的校尉必然要比寻常的北军校尉要权力高出不少。 鲍鸿因此觉得自己也算是欠了乔琰一个人情,便于京师出现蝗灾、张温替代皇甫嵩对阵凉州叛乱之时,派了个腿脚勤快的信使将信送到了乐平。 这信使前来的速度不慢,因而乔琰与张懿得到蝗灾的消息不过前后脚而已。 若是真等到张懿通知各郡…… 或许就迟了! 乔琰刚让人酬谢了信使,在山中巡逻的褚燕就让人来报,在南边的山岭之中意外发现了飞蝗踪迹。 蝗虫成虫的飞行能力毋庸置疑,既已有抵达山岭的,料来后续飞抵乐平的至多也不过是一两日的时间而已。 乔琰一听此事,当即着人喊来了手底下的人。 那乐平的地形模型也重新派上了用场,被她让人扛了过来。 只是此时这模型之上,取代了原本标识的开垦山地范围和山中可用之物位置的,是在县中农田地带的横纵沟壑和龙骨翻车位置的标注。 这是一种曾被记载在《除蝗疏》中的“笨办法”,但恰好因为龙骨翻车的存在而变成了一种相对可行的办法。 “劳烦仲德先生从县中开仓取粮,播撒于此前掘好的沟渠之中,间隔放置,如今未到收获季节,成熟粟米比之庄稼更能诱蝗,长沟又在翻车之下,一旦聚集蝗虫数量到达一定数量,立即打开翻车下槽灌水而入,将之活埋。” 这活埋二字一出,举座皆惊。 要知道如今的人对蝗虫的了解甚少,起码在唐代以前,遇到蝗灾过境,第一个想到的是天谴而不是虫祸。 “山东大蝗,民祭且拜,坐视食苗不敢捕。”① ——这便是此时的常态。 更有对蝗虫敬畏有加的地方,甚至对蝗虫有蝗神的称呼。 起码在唐太宗李世民带头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