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没等沮授开头, 袁绍自己 就已先打消了这个想法。 兖州乔氏本身 的名望远不及乔琰本人,所以她以轻易地做这样的取舍。 袁绍却不行。 汝南袁氏的四三公之名,正 是袁绍目前还不能舍弃的东西。 若非是这赫赫家的声望, 阳之时号召这 样的一支队伍,也 这样多的支持, 并以最快的速度与河北士族达成统一的。 这是他发展的根基,而不是个有的添头。 所以他还是得继续和袁术斗下去, 直将正统彻底把握自己的手里!也绝不能再让袁术说什么“绍非袁氏子”的舆论攻击。 “明公……” 沮授这个劝阻的说辞刚, 就袁绍摆了摆手:“你不必多说了, 我只是有感而发罢了, 并不是真的要这么做, 这条路她乔烨舒走得,我袁本初走不得。” 袁绍说这里,不感慨地说道:“我是实羡慕两个人, 一个曹孟德, 论是夏侯氏还是曹氏都给他了不少用的人才, 一个乔烨舒, 白手家如今,说分宗就分宗。” 得亏这两人没部站他的立面, 否则袁绍非得膈应死。 沮授只能安慰道:“明公至少还有几个聪慧的儿子,等几位公子长成, 必能成明公的臂膀股肱。您还有个得用的外甥高元才,堪称才志弘邈, 文武秀。再者说来, 汝南袁氏子弟中并非人人都袁公路一时之声势所慑, 那袁伯业不还是您的助力吗?” 听沮授提及袁谭、袁熙、袁尚这三兄弟,高干这个确实争气的外甥, 以及并未站错立场的袁遗,袁绍原本郁结心口的一口气微微一松。 他道:“是啊,且看她今日得,明日能如何呢?” 从乔玄这头传承下来的这一支,只剩下了她一个人。 如今这等战事争端莫测的局面下,这种孤立的状态看似果决,实际上却暗藏着一种并不安的要素。 还是该当如他这般子孙侧,宗族林立的样子才好。 若乔琰知道袁绍此刻些什么,大概并不会他有什么羡慕的情绪。 毕竟他的三个儿子争夺继承权,也迟早要让他再头疼一的。 如果他能活这个时候的话。 将分宗立户一事于长安城中交代妥当后,她就动身赶赴了并州。 要说谁乔琰从乔玄开始分独立的一支来最是支持,能还真不一是了君侯的未来勤恳工作的程昱,而是—— 蔡邕。 “伯喈先生不是日还带着人上山采摘野菜,不慎折了脚,以不必这么早就赶来。” 因天色尚早,乔琰没往乐平住处休息,而是直接策马赶来了乔玄的祀庙,与从朝中借调来的礼官商议宗庙另扩增之事,以示独立成户的传承。 才没说上两句话,就听人说蔡邕赶来了此地。 乔琰了庙门就蔡邕走路的时候还有些跛脚,看得她好一阵的语。 但蔡邕显然不觉得其中有什么问题,也浑然不觉他这做法是不是容易给小辈留下一些错误的指导。 跟他后头的曹丕便听着蔡邕用格外骄傲的语气说道:“这乔公祀庙之中,碑铭是我写的,三篇鼎铭是我写的,黄钺铭也是我写的,现既然要行扩建分宗之事,是不是还应当有一篇的碑铭石刻作纪念?” 这篇铭文必须是他的活,不能交别人的手上。 一听这话,乔琰不由扶额失笑。 就因蔡邕的三鼎铭与黄钺铭,汉代的考古学上,乔玄已经是已知纪念性碑铭种类上最丰富的一位了,现还要再加上一篇扩建分宗碑铭的话,大概了后就更没人能跟他相比了,除非还有人能什么更加特别的纪念方式。 而这样一来,蔡邕作乔玄忠实粉丝的身份大概也就更能盖棺论了。 眼看蔡邕这么一副“你如果不让我写我就坐这里耍赖”的表现,乔琰除了答应他大概也没别的办法。 一听乔琰应允,蔡邕顿时就精神了,“腿脚不好也不影响我写铭文嘛,这是两码事。” 他甚至还活动了两下腿脚,以示自己确实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