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薇学堂便开学满半年了,城中这些兵嫂大多不必下田干活,只是仍需干织布刺绣之 类的活儿帮补家用,所以每天并不能把课排得太满。 好在她们的学习劲头都很足,基础好的人已经结束基础的识字课程,开始参加选修的专业技能培训了。 有些课程是大家都想听且该听的,比如三娘特意下帖子邀来擅长儿科、妇科的太医及女医给大伙上课,讲解一些日常生活中时常会碰到的问题,比如孩子被呛到该怎么办之类的。 得知有权威医者来授课,连远在张家村的康丽娘都特意过来旁听。 像康丽娘这样跑来蹭这类医学知识讲座的人不在少数,极大地满足了前来讲课的老师们的虚荣心。哪怕只是讲一些浅显的医理,能有这么多人盼着听对他们而言也是极有面子的事。 这种兼具开放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是三娘建议卢氏开设的。 要只是道听途说,许多人感触可能不会太深,听了也就听了,我就是不在意,我就是不羡慕也不嫉妒,你能那我怎么办? 现在就不一样了,你看,这些这么有用的课程你虽然能来旁听,但你们不能像正式生员那样能坐下听,能拿笔把课堂上讲的内容记下来。 感受到差距没有?感受到落差没有?是不是生出了想改变现状的想法?不得不说,三娘把人心拿捏得挺准,不少人蹭听完讲座后都闷闷不乐好些天。 人家才学了半年,字就已经写得有模有样了。遇上这样好的选修课程,人家永远都占着最好的位置听,她们只能在边上站着人挤人。 以后人家能教儿女念书,儿女嫁娶都压自己一头。 这可怎么办才好哟! 过了农忙时节,县吏开始忙活今年的征兵工作,结果赫然发现今年城中百姓都十分踊跃。往年府帖下来后不三催四请是不会到位的,如今竟是没几天就来齐了。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被家里婆娘撵出门的。 主要是吧,他们孩子也生了,平日里赚得又不多,家中婆娘越看越觉得他们碍眼,就把他们给扫地出门,说他们要是不好好服兵役就别回来了。 他们赶早去军中,她们也能赶早报名啊! 听说这 两年朝中两次大捷,短期内应当不会再有大的战事了,她们送男人出门倒也不会太担心。迫于婆娘的催促,他们只得第一时间应征。 至于那些还没轮到他们去服兵役的男丁,就只能在家里听妻子埋怨了。 狄安性情古灵精怪,爱叫人到外头的乐事回来分享,这几日便和三娘说了不少关于征兵的趣闻。别处让人闻而色变的兵役,在蓝田县居然成了香饽饽,谁听了不觉得稀奇!听说有个懒汉被自家婆娘念叨多了,登时不干了,振振有词地对自家婆娘说: “你看看人家郑家 那女娃儿比你小十岁,如今都当上县吏给家里免役了,你怎么不去当?" 气得他婆娘差点把他耳朵给拧掉了,那哀嚎声全里百余家人都听得一清二楚。 狄安说得眉飞色舞,三娘也听得乐不可支。 等到县中征的兵都到齐了,三娘便领着两个学生去会一会这些新兵蛋子。 郭家养着不少退下来的老兵,那都是上过战场的好手,三娘从小爱跟他们了解军中诸事,对练兵也算有些心得。 不过县吏只负责征兵以及教他们通晓鼓鞠所代表的命令,士兵的日常操练须得等他们正式到了军中才会进行。 三娘真就只是溜达过去瞧一瞧。 结果兵丁一个个垂头丧气。 虽然说接下来可能不会打仗了,可军中的日子终究是不好过的,去的全是那些苦地方,好些年见不着妻子儿女,谁心里能好受? 三娘想到自己远在边关的阿耶,心中也满是怅然。 她知道这些人即便到了军中恐怕也不会有什么建功立业的机会,他们去了要么干苦活,要么豁出命去拿几个人头,并不像她阿耶是武举出身、走的是将领路线。 三娘沉吟片刻,吩咐狄平、狄安兄妹俩负责安排给新兵送行的事。 眼前她们还没办法改变太多事,但只要蓝田县的基础教育能提上去,以后蓝田县的兵丁个个都能识字会算术,到了军中应当也会有用武之地。 办这个送行会一来是想鼓舞士气,二来也是告诉这些新兵:放心出发吧,县里会优待你们的妻儿!眼下你们吃的苦,都是为了你的孩子们将来不再走你们的旧路! 狄安兄妹俩跟着三娘已经许久了,因为年龄的缘故一直没机会上手做事,闲得狄 安都开始天天让人出去打听市井见闻。 如今三娘终于给她们活干了,兄妹俩立刻精神抖擞地应了下来,拍着胸脯保证会把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