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鸡蛋,十几只母鸡了,下的蛋足够吃了!吃的单调,不好吃归不好吃,但肯定能吃饱。而且,人家做饭的农妇也说了,“大人吃的孬,但孩子家家都能吃的好点。”干粮总是有的,启泰没觉得饿着。 但真的沉到最村子里,这户人家是两口子养着四个儿子。那大儿子跟他都一般大了,一个跟一个间隔的两岁的大小,家里看一共六口人,开荒不收税,一家子种着四十八亩地。 一口人平均有八亩地吧,按说这日子肯定不错。 当家的男人王栓子也知足,他憨厚的笑,“咱遇上好皇上了,不收税,如今的日子算是好过的。” 王家不知道他是大皇子,这里的里正的儿子在书院念书,这次是找了里正的儿子,只叫他说是书院里要这么安排的,不叫透漏身份。 于是,连里正也只知道是书院里的秀才们要帮着下地干活,在家里借主一个月,看看情况。村里十几家,都安排了这样的年轻后生。都像是富贵人家出来的! 这王家算是村里过的不错的人家,地不少,劳力也多,这家就给了一看就是领头的这个少年。 于是,王家也当启明是书院里的学生。说话便少了个顾忌! 如今这夸是真夸,启明也想着,这日子该也差不错吧。 可每人平均八亩地,哪里够呀?今年除了要种这些地之外,一家子还得抓紧找荒地,再开荒。 “我家老大,这都十六了,还没说亲。这一说亲,家里就添人口,紧跟着还得添娃娃。下来又该老二……每年,家里不添上二十亩地,日子都得难熬。” 可这就是人口多了,但是了,劳力并没有变多呀? 对的!所以,往后的日子又可难熬了。 吃的饭依旧是红薯野菜,红薯皮都舍不得削。 启明在本子上记上,十多年的治理,紧跟着,怕是就是娘说的,人口高峰的到来。 人口多,从长远来说,自然是好事。只是当下,人口暴增,会带来什么呢? 他给本子上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好。 第二天,跟着种地,他又发现,百姓们依旧对高产作物更青睐,像是细粮,家里只种那么三五亩。各类粮食的种植比例,很成问题。 第三天,就发现灌溉之难。如今能把井水搅上来浇地,但是老农们会告诉你:井水不如河水,不如雨雪水。用井水浇地,地就成硬板板了。 这一天一天的,年哥儿等人就发现太子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少了。在宫里长起来的太子也已经很接地气了,可一到百姓家,也就三天,太子是真的一下子变的深沉了。这日,下了点雨,没法下地了。四爷和林雨桐带着启泰,奔着启明所在村落去。在村口,叫跟着的人散开,只他们去瞧启明。 “爹,娘?”启明立马迎出来,“怎么来了?” 四爷和桐桐只跟人家主家打了招呼,说是麻烦人家了,留了二两银子,叫人家多照顾。 这里也不是说话的地方,启明就说,“儿子带您去村口的庙里瞧瞧去?” 好!一路上,启明就说他这几天的感受,“难!太难了。” 四爷脚下一转,不去庙里,“咱去山上瞧瞧?” 瞧什么? 上了山就知道了。 到了半山腰,四爷就道,“看见了吗?那是溪水,那一片地势低……炸|药若是用来开山,这里就能修个蓄水池来。风调雨顺则罢了,一旦干旱,这好歹能起些作用……但这不是一蹴而蹴的……” 正说着话,一只兔子蹭的一下给蹿了出去。还都没反应过来呢,就见林子里钻出个人来,手里抓着石子,对着那个兔子就扔了过去,一击便中! 林雨桐朝那人看了过去,远看着,是个少年打扮的人。结果一开口说话,带着些清脆的音儿,“诸位看着面生,不像是咱们附近的人。是来游山吗?到这里就止步吧,往上,土松了,不大安全。往林子里去,这天阴的很,林子里昏暗,你们还带着个孩子……怕是不大方便。” 竟是个姑娘。 林雨桐就笑,“正说找个躲雨的地方呢!这山里的雨似乎比山下大些。” 是呢!这姑娘朝下指了指,“我家的庄园在那儿,不过是一盏茶的时间就到了。诸位若是不嫌弃,就过去躲躲吧。” 好! 近前来了,林雨桐就见这姑娘好高挑的身形,长的浓眉大眼的,听这话音,竟是有庄园在附近。京城附近有庄园,那就不是小户人家的姑娘。只是养的松散的很,在山上乱窜。 她就打问,“倒是真不知这山是有主的,打搅了。”这姑娘摇头,“一直也没当正经的产业经营,周围的百姓想上山打猎或是打柴,都随意!”沿着山路饶了几步,转过去,果然在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