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穿成长嫂养包子> 第067章:又添一喜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067章:又添一喜(1 / 2)

曹卿芷以为自己的及笄礼完,就是等过年了。

没想到及笄礼过后第二天,又来了一件喜事:经过几个月几波人试种,种牛痘预防天花,被确定有效,浙江承宣布政使于腊月初往京城写奏章,将详细的情况,上报朝廷。

恰逢京郊天花流行,哪怕进城的各大城门被严防死守,京城里也是人心惶惶的。浙江承宣布政使上奏的种牛痘预防天花法,就跟及时雨一样,顿时安抚了人心,景炎帝当即安排以太医院为首的大夫,一起负责接种牛痘的事。

事情安排好后,景炎帝也不忘嘉奖奉献出这个办法的相关人员。

浙江承宣布政使确实是个耿直的好官,他并没贪墨这件事功劳的想法,在奏章中将整件事情的始末,如实上报朝廷的。包括提出想法的温晟榆,包括帮着一起忙前忙后的温家本家,以及在得到消息第一时间上报的湖州知府。

对朝廷而言,这开天辟地的大功劳,真的都在一个大臣身上,可不是什么好事。反倒像这样,几方人员都从这件事上得到好处,才是最稳妥的。

对官员来说最好的嘉奖,便是升官。

恰逢浙江承宣布政使,任满三年,所以对他的嘉奖是调其到京城担任吏部尚书。虽则吏部尚书跟布政使一样是正二品官员,品级不变,但同品级的京官,总比外放官员吃香。

至于湖州知府,由于去岁才到任,所以没调任,但被擢升为布政司参政,从正四品升为从三品,上升了一个品阶。

本家那边的奖赏除了金银财宝外,还有一块圣上亲笔题写的牌匾,上书‘悬壶济世,医者仁心。’因为本家在外的族叔,本身没参与这件事,所以升官没有他的份。但以温家如今跟即将上任的吏部尚书的关系,只要族叔的考评没问题,距离升官还会远吗?

到温晟榆他们这边,金银财宝同样没少。然后,最亮眼的就是朝廷给了一个国子监监生的名额,且允许他们除孝后再用这个名额。

历朝历代国子监都是国朝的最高学府,里头不仅聚集了国朝上下,最优秀的儒生。也聚集了整个国朝最有能耐的夫子,是所有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

大昭朝国子监的监生,一般有以下四种来源:一是地方每年往国子监选送的儒生,此称贡监;第二种是会试落榜的举人进的国子监,此为举监;第三是靠家族荫庇进国子监的,乃称荫监;最后是捐资捐款得的入监机会,是为例监。

可以说,能进国子监的,要么品学兼优,要么家里有权有势,要么家里腰缠万贯。无论哪种,都不是七里村小小温家目前能够得上的,所以这个名额对他们来说,当真是异常值珍贵。

因为入国子监,学习三年,就有‘吏部叙议’当官的资格,也就是说,朝廷这是变相给了他们一个当官的名额。虽然通过这种方式当官,将来晋升有限,但本来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官场上,官运亨通,总有些升不上去。

所以能得这么个名额,当真是相当不错的嘉奖。

当然这其中的关卡,除了温晟榆这个多活了一辈子的人,曹卿芷和温晟楠哥六个都知道的不详细。就是这样,也不妨碍他们的好心情。

接完圣旨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竟是彼此相顾无言。

最后是清楚监生威力的温晟榆,出言打破了沉默,他将当三年的监生,可以直接出仕为官的事说给大家听,“也就是说,咱们家在这件事上,得了一个当官的名额。”

温晟楠几个还小,曹卿芷虽然杂书看得多,但对科举制度和这个并不是很清楚,所以他们都不清楚温晟榆说的这点。

听他这样说,曹卿芷忍不住掰手算,“等咱们除孝,你们年龄最大的也才十一岁,在国子监三年也不过十四,还小呢。”

守孝说是三年,其实是二十七个月,如今他们已经守了将近半年,也就是再不用两年时间,就能除孝,这会儿温晟榆九岁。

不过想到温晟榆,超乎常人的成熟,名额用在他身上,倒是没问题,“所以对这个名额,你是怎么打算的?”

温晟榆这辈子是真的不想进官场,所以他对这个名额没什么想法,“楠哥儿你们三个怎么想?”

温晟松温晟柏两兄弟,直接摆手,“除孝后我们才七岁,再三年也才十岁,太小了。”

确实如此,于是几人将目光转向温晟楠,却见他连连摆手,“我在读书一途上能耐一般,名额给我也是浪费。”虽然说在国子监学三年可以直接当官,可学业太一般,他自己都不好意思当这个官。

三个弟弟在族学的学习情况,温晟榆是知道的。

三个弟弟中,天赋最高的是三弟温晟松,夫子讲授的内容,他听过一遍就能记住,还能举一反。夫子建议翻过年开学,可以跟温晟楠一个班。

四弟其实也聪明,可他的心思却不在学习一途上,上课时总开小差。不过,饶是如此,夫子教授的东西,他也能轻松掌握。

比起两位弟弟,温晟楠在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