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班的学子们脑海中灵光一闪,不约而同地联想到了四班的同窗们。紧接着,他们当机立断,挥笔疾书,写下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函。
致 张伊万:
亲爱的朋友,我们此刻正置身于斯诺兰岛之上,却遭遇了一些棘手的难题。这里不仅有成群结队、穷凶极恶的野狼出没,更有那令人闻风丧胆的“魔熊”虎视眈眈,对我们构成了巨大的威胁。眼下,我们迫切需要一件威力强大无比的武器,以此来守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城镇。
据我们所知,意大利人民向来以心灵手巧而著称于世,早在 15 世纪中叶,贵国便已成功地发明出了膛线这一伟大创举。因此,我们满怀期待与希冀,衷心盼望您能够伸出援手,协助我们一同对现有的火绳枪进行改良升级,从而顺利地渡过眼前这场艰难险阻。
敬祝安好!
十班全体学生
公元 1530 年
当收到那封神秘信件的时候,四班的学生们立刻行动起来,迅速登上船只向着遥远的斯诺兰进发。
这次充满未知与挑战的航行之旅,参与其中的不仅有签署过重要“博洛尼亚协议”的人们,还有我和张喆。
历经漫长而颠簸的旅程,我们终于抵达了传说中的斯诺兰岛。刚一上岸,便感受到了来自十班同学们如火焰般炽热的热情迎接。
他们似乎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急切地将当前火绳枪的实际情况详细地讲述给我们听,同时毫不吝啬地拿出他们精心搜集来的各类珍贵资料供大家参考分析。
众人围坐在一起,对这些资料展开了深入细致的研讨。经过反复琢磨和探讨,一个关键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原来火绳枪的点火装置存在着某些缺陷,这直接影响到了其射击速度,使得原本应该威猛无比的武器变得有些力不从心。面对如此棘手的难题,一场激烈的头脑风暴就此展开。
在众多建议之中,有人提出可以借鉴德意志那些杰出工程师们所拥有的前沿理念,尝试引入一种名为膛线的设计构想。
说干就干!首先需要将一块坚硬的钢板巧妙地弯曲成合适的形状,然后运用精湛的技艺在上面精心雕琢出膛线。然而,要想实现高效生产,仅仅依靠人工显然远远不够。
关键时刻,机智过人的苏炜桐挺身而出,他凭借自己卓越的创造力成功地对传统风车进行了革命性的改造。如今,这个庞然大物已然摇身一变,成为一台强大的巨型机械,能够源源不断地为火炉输送强劲风力并有力地捶打着钢板,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射击精度的提升,五班的学生还将两片打磨好的镜片安装在一个筒状结构里,一个瞄准镜就诞生了。
而真正的重头戏是装填缓慢的问题。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终于有人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制作一种靠摩擦生热来点燃火药的装填装置,这样在战斗时就能快速装填。
于是,大家立刻动手,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终于成功制造出了这个装置。火绳枪的威力大增,装填速度也大大提高。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最终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这种新型武器的研发费用竟然高达八千法郎!这笔巨额开销简直让人瞠目结舌,因为用这些钱足以聘请数量众多的瑞士长戟兵了。
正当众人沉浸在火绳枪研制成功所带来的喜悦之中时,苏炜桐却独自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当中。他心里非常清楚,尽管火绳枪在性能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那令人咋舌的高成本始终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经过一番苦思冥想之后,苏炜桐毅然决然地率领着自己的团队展开了针对火绳枪的更进一步优化工作。他们深知,既要想方设法压低生产成本,又必须确保武器具备更高的可靠性以及更为便捷的操作方式。
于是乎,在随后的那些日日夜夜里,整个团队不辞辛劳、夜以继日地埋头苦干。他们不厌其烦地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不断尝试各种新方法并加以改进完善。
皇天不负有心人,历经无数次失败与挫折后,他们终于找到了理想的解决方案——摒弃传统结构,转而采用全实木打造枪杆,同时仅将膛线和枪管内壁使用钢材制作。
经过漫长的研发与试验,这款全新的火枪终于横空出世!四班和十班的同学们兴奋不已,纷纷围拢过来,仔细端详着这一划时代的发明,并将其命名为“燧发枪”。
十班的学生们激动得手舞足蹈,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他们对我们所提供的支持与协助表达了最诚挚、最深切的感激之情。面对如此热烈的反应,我们同样深感自豪——毕竟能携手攻克这样一个棘手的难题实属不易。
这款新型火枪可谓独具匠心,其整体长度达 12085 厘米,其中包括一把锋利无比的刺刀。整支火枪皆由坚固耐用的实木打造而成,不仅拥有坚实的枪托,还配备了一具简单却实用的瞄准镜。
当要进行装填操作时,首先需小心翼翼地将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