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1 / 3)

第36章第36章

要不说胡惟庸聪明,知道要被骂成狗,直接告病不来。他人不来,但′精神′倒是来了,把人家正儿八经干告状骂人事业的御史风头都差点盖过去。

包括刘松在内,被集中攻击的三个御史,走出金銮殿的时候是被御史台同僚搀扶着离开的。

要知道,这一群御史,因为太难缠,一旦被他们盯上,那是油盐不进,俗称脑子轴得要死。

所以这届御史在朝人缘极差,

但他们一点不介意,还很骄傲地抬高下巴,眼神蔑视:吾等清清白白不与尔等同流合污。

看不惯吾等?那肯定是尔等行不端坐不直,内心不善良。

不知有多少人内心咬牙切齿,暗暗拔了无数次刀,想和这届御史决斗。就连昔日和刘伯温关系不错的浙东文官们都常常感叹。

刘伯温啊刘伯温,你上哪儿去找的这么一群′人才''啊。就.…都是饱读诗书,满腹才华的读书人,他们也不是不能骂、骂不赢。主要是碍于朱元璋的′淫/威,他们不敢放肆,也不好骂回去,顶多气急了讥讽两句。结果那些御史台的就仗着自己′才华更好'',就差用眼神辱骂他们:就这?

不痛不痒,反而让自己更气了。

后来啊,也不知是谁(总之是朱家那几个王爷)开始了敲御史闷棍的事儿,慢慢地,这事儿啊就在朱元璋眼皮子底下,发展成应天府一暗中风气了。

没给这些御史套过麻袋,敲过闷棍的,可能在朝为官的都找不出几人。有的文官啊,看起来文质彬彬,当麻袋一套,那也是要亲自上脚瑞上几下出口恶气。等从暗巷里出来,就又是斯文一派的读书人。如今朝堂上,看见一两个或鼻青脸肿,或走路一瘸一拐的御史,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但是一一

这届御史不仅没有在疼痛中吸取教训,学会做人,反而让他们气焰越发嚣张,不在疼痛中跌倒,只在疼痛中疯狂。

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一些吧。

文武百官…

朱元璋”

朱元璋能默许大家暗中套麻袋,说实话,也是偶尔这些御史脑子真的太轴了。除非真找死的,他也不想杀。毕竞他们骂文武百官的样子,他老朱也挺爱看的。但没想到阿.…

越揍他们,他们越来劲儿!

看着鼻青脸肿、头缠纱带、吊着膀子或拄着拐杖的御史,指着要参的对象,口水飞溅,口若悬河,战斗力飙升了不止一个度。

朱元璋也是服了。

当初他和刘基眼光怎么就这么毒,挑上这么一批人来当御史。

当然。

只要不管到他老朱的头上,随便他们怎么骂。就这样一届战斗力′猛士''级别的御史,平时拄拐都不要人扶,一定要雄赳赳气昂昂走出去的御史。这会儿却是气得浑身哆嗦,要御史台同僚搀扶着才能完完整整走出金銮殿的御史,就说说,对面文官一旦放开,战斗力有多厉害了吧。

要不是朱元璋在,两方人马早就拿着笏板干起来了。君子动口不动手?

没有的事,君子气狠了也是要干架的。

大家都是经过元末战乱的,就是没几个功夫在身,那也是能拿着手上东西就跟你过两招的''猛''男,谁怕谁了。再往上数,以前讲究君子六艺,儒士也配刀的。虽然他们现在是手无缚鸡之力了点,但先辈们的武德''风骨他们也继承了一二。

这次,只能算打个平手!

刘御史他们被搀扶离去,文官这边同样没好到哪儿去。朱元璋一走,就像一座大山挪开,大家都是哆哆嗦嗦爬起来,相互搀扶着走出去的。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吧。

看着这么一群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文官,一旁的武臣目瞪口呆,暗暗抽气。

说实话,他们武将这边有不少人,到中间根本都听不懂两边人在骂什么了,但能从双方粗红脖子和干得泛白的嘴皮上看出,杀伤力很强。

一群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们,摇摇头,还是皇上说的对啊,书读少了,连对方骂你都听不懂,简直就是双倍侮辱。

哎,可看书实在痛苦。

想想自己年纪也′大了'',这辈子再把书读好也是没啥希望了。

但是,儿子/孙子还可以啊,他们年轻啊。不然,以后儿子/孙子入朝为官了,岂不是被这些柔弱文官骂到祖宗三代,说不定都还听不懂,眨眨眼,一脸白痴地回家。

武将们:“!”

不行,绝对不行。

回去就压着家里小子们努力读书,不说文章写得多好,至少要听懂别人在骂什么吧。

于是这群跟着朱元璋打天下的武将们,往日里,朱元璋怎么苦口婆心心地劝说,要重视子女教育,多读书,却总是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的武将们,这次终于深刻意识到了,读会的重要性。

以前就觉得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