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陈宇凡还想到了一件事。
“总感觉,周家提出这个方案,就是为了让我否定的呢。”
虽然这个方案也不错,看起来和第一个方案的力度是差不多的。
但显然,陈宇凡不会接受这个方案。
而周家,可能也料到他不会接受了。
要是这样的话,那这个方案,摆明了就是为了让陈宇凡否定才提出来的。
这种情况,在其他领域也有过。
比如说有的公司职员,领导让他准备一个设计方案或是活动方案。
因为考虑到领导可能会挑刺,不管第一版方案多完美,都会要求重做或修改。
于是,有的人就故意做几版方案,其中有一个最好的,再配合几套没那么好、甚至是特别糟糕的。
到时候领导看到所有方案后,对于那些糟糕的方案肯定是不认可的。
这个时候再看那最好的方案,心理上就会更加接受,于是就大大提升了通过方案的几率。
如此一来,员工并没有多付出太多时间和精力,就完成了方案制作。
虽然多做了几版,可那几版就是用来让领导否定的,因此并不会花太多的精力。
如果是正常操作,员工每拿出一套方案就
去找领导过目,运气不好的话,可能要反复修改十几次才能最终通过。
最气人的是,到头来领导可能会来一句:“我觉得还是用第一套方案吧。”
真要是这样,员工肯定要气吐了血。
自己花那么多时间和心思做的方案,反复修改,结果改来改去还是用了第一版,这谁能受得了?
再就是,有的商家也会运用这种心理。
比如说销售手机,会分为3个档次和配置。
最低配置的手机,售价为1999元,是平价手机。
中间配置的手机,要卖到3999元,价格翻了倍,然而功能却没有提升太多、配置也没有变得特别好。
这种配置的手机,多半是会被消费者放弃的。
再就是最高配置的手机,价格可能定到4699元这个水平。
而最高配置的手机,别说相比起最低配置的要好很多,甚至比中间配置的也要强出不少。
可其价格,相比起中间配置的手机,却提升了不到1000元。
如此一来,消费者看到3款手机的价格后,要么是购买虽然配置最差但也最便宜的1999元的手机。
要么就是觉得稍微添点钱,就可以买到配置最
好的手机。
无论怎么选,都比买3999元的手机要划算。
而商家这么定价,目的就是要让消费者放弃中间价位的手机。
如果只是不想卖这个价位的手机,商家其实只要不退出这一款手机就好了。
但有这个不划算的选项在,反而会让消费者觉得其他两个选项划算了许多,从而提高购买意愿。
就算有消费者头铁,选择购买中间价位的手机,那商家也是不吃亏的。
这个价位的手机,成本照最低配置的手机没有提升太多,可售价、利润却高出了很多。
因此,能把这种价位的手机卖掉,商家才是最赚的,巴不得消费者都来买这一款呢。
“如果周家真是利用了这个原理,那就说明,他们是摆明了知道我不会选这个选择。”
“且因为这个选择在,我会更倾向于选别的选择。”
“也就是说,从他们的角度来说,我要是选了别的,对他们是最有利的。”
虽然周家在提供补偿方案上使了一点手段,不过这根本没有关系。
商业竞争,很多时候本就是无所不用其极,更何况周家的这个手段也不算不光彩。
毕竟他们把3个选项摆在了陈
宇凡的面前,也没有逼着他做选择。
至于其中的一点小陷阱,陈宇凡要是看不出来,那也不能怪周家。
“这么说,周家是希望我直接选择拿钱,或是选另外一个选项了。”
因为现在还不知道周家提供的第三个补偿方案是什么,不过多半也是对周家有利的。
而只看第一个补偿方案的话,周家出3000万,就算是补偿了陈宇凡,也是很值得的。
只提供3000万的现金,自然是很方便的,不用承担其他的风险,难怪周家会更希望陈宇凡选择这个方案。
考虑了一番后,陈宇凡便说道:“前面两个方案都听完了,请说第三个吧。”
周小辉没有任何不对劲的情绪,马上介绍了第三个方案:“我们家打听到,你打算搞一部动画电影。”
“不知道陈总是只打算出这么一部动画电影呢,还是有意投身于动画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