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小王的嗜好,一本万利的买卖
这年头的天安门广场,跟后世区别还挺大。
广场四周没有栏杆,也没有进出的地下通道,一马平川。
老百姓只能通过周边道路的斑马线进入广场,礼拜天,人流不少,再有好天气加成,眼前成片成片的蓝蚂蚁。
小孩脖子上的红领巾,大抵就是人们身上最艳丽的色彩。
“老高老高,看!这玩意好啊,整辆回去给孩子们玩!”
有位大爷,正在广场上放孙子,小孩骑辆儿童三轮车,引来不少熊孩子的围观和艳羡。
在70年代,儿童三轮车还是个稀罕玩意。
后来80后出生的孩子,多半都有一张儿时骑三轮车的照片。
高进喜还真凑近观望好一阵,约莫有些想法,去年画照片攒了点钱。
“走,走,先拍张照片去!”
李建昆抬手,指向围观儿童车的那拨人,道:
“你弄辆儿童车来,辅助拍照,那些头回带孩子过来玩的人,还能有跑?你不仅拍照,还提供道具,多收5毛有何不可?”
小王试图跟他晓之以理。
嗯,跟李建昆没关系。
“小同志好眼光,檀木的,老物件。”
“来,三,二,一。”
眼前这个年轻师傅,也学会这套,速度嘎嘎快,但李建昆他们这波生意,人却不接。
人如果不全站在圈里,相机会失焦,拍出来糊的。
“也不贵,八十块。”
“兄弟牛啊!得,我谢谢您嘞,这就给您安排。”
这年头,人与人之间,仍保持着互信与纯真。
“师傅,你这样做买卖不行啊。”
一来他不懂行,二来算不上真爱粉,三来抽不出时间。
“好多人啊!”
喏,没看到前面砖地上,用粉笔浅浅地画了个圈么。
“你挪挪机子,帮我们拍一张,我告诉你一个,一张卖到1块5的法子。”
也只能这样。
所谓金街有书香,文化润京华。
照相馆标配。
李建昆眼神明亮,兄dei,你咋不早说啊,那这京城,不就妥妥来对了嘛!
捡古董这事,可始终在他脑子里萦绕,不捡属实可惜,但有三个问题:
“咋了,不行啊,老物件我都喜欢,喏。”
没人怀疑他们的诚信。
比李建昆曾在海淀小镇见过的场面,不知夸张多少倍。
还没走近,小吴和老高大眼瞪小眼。
老高和小吴异口同声道。
贴身佩戴。
仿佛那是个梦寐以求之地。
自元代起,这里便是京城最繁华的街道之一,1935年,修建了全京城第一条柏油马路。
师傅的建议,他们又不能接受。
来到天安门广场,怎么能不合影留念呢?
后世的孩子们,总能在爷爷奶奶的泛黄相薄里,找到一张“19xx年x月,天安门广场留影照”。
“怎么说?”
镜头对准城楼,专为旅客提供拍照服务。
这年头的相机,常见的可并非便捷式,那玩意金贵,挎在胸前,神气得不行。
1979年,2月25日,留影于天安门广场。
旁边有个小方桌,另一青年搭配干活,收钱和记录地址,等照片洗出来,会邮寄过去。
形象一点的比喻,就跟挂个14寸黑白电视在胸口似的,回头率百分之百。
王府井大街这个名字,一度曾在路牌上消失二十几年,1965年改为人民街,去年才刚复名。
还带给他极大启发,脑门上仿佛开了扇窗。
强哥安慰道:“这么多铺子呢,咱逛逛别的。”
倒也没错,这家与共和国同岁的书店,当下乃是全国之最,70年重新升级,图书大楼总面积达到6300平方米。
“砰!”
这样才能保证最高效率,实现流水线作业。
尼玛,还也不贵,三剑客吓一大跳,一把老掉牙的椅子,敢卖八十大洋。
广场上干这营生的,有四五个,五毛钱的差价,完全值得这年头的老百姓排队等。
这年头,素有金街之名。
有这钱,买把沙发椅坐,它难道不舒坦吗?
一个计划,瞬间在李建昆脑子里成型:
他麻利搞钱,提供钱,让小王收古董,万一哪天栽了,小王随时反哺……乖乖!
神也干不死他们这对资本巨鳄和大收藏家的组合啊!
五人沿街而行,左顾右盼,小王被一家信托商店吸引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