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的人丁单薄,董良的父亲没有兄弟姐妹,远房的亲戚也早就疏远了。
因此在华族的内部没有什么宗室派。董瑾也只是远房本家,工作上的关系大于血脉关系。但是他深受董良的信任。
这种信任并非是因为董瑾姓董,而是因为他的为人。
董瑾负责吏部的工作,权力和责任并重。
华族1直处在扩张的状态,需要大量的官员。
这些官员的选拔和委派都需要经过董瑾的手。
按照1直以来的习惯,这些人与董瑾之间必然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
无形中会增加董瑾的权势。
董瑾的家住在元首府不远的1处大宅子。
当初分配房屋的时候,重要官员的府邸都分在满城。
满城这里还有1道内城墙保护,安全系数更好1些。
他本来不过是1个偏远的厅通判。相当于是负责1个偏远地区县级市的工作。
他这样的人在满清的官僚体系中是没有出头之日的。
大凡稍微受到1点重视,或者是有点关系的,也不会被发配到东番岛上最偏远的地方。
董瑾为官清廉,他的妻儿留在福建老家,两个儿子、1个闺女。大儿子已经2十3岁,早就已经结婚生子。
虽是官员,董瑾靠俸禄吃饭,为官之地又没有什么油水。
因此他家并不算富裕。儿媳妇儿是1个商贾之女,而且只算是那种地方上的小商贾。
2儿子今年十6岁,正在进学,董瑾是喜好心学的,因此将2儿子送到了厦门大学堂拜到了唐启华的门下。
闺女今年十4岁,正在待字闺中。
董瑾的性格保守,并没有将闺女送去进学。
此时董瑾正坐在书房中看书。这是他最大的爱好。
每次下值之后他就窝在书房中,他从来不与其他的官员走动。
华族的出版行业发展非常快,新式印刷机的运用,加上蒸汽搅拌机在造纸行业中的运用,让书籍的成本大大降低。
董瑾为官两年,已经收集了上万册图书,寨子中的1个小院子专门被他开辟成藏书楼。
这么多书自然是要慢慢看的。
今天有些累,在码头上迎接元首归来,他跟着众人站了很久。
只是他的年纪大1些,哪有那些年轻人体力好啊。
因此,到了吏部衙门坐了1会儿,他就早早下值,
刚刚吃过饭在书房打了1会儿瞌睡,现在又精神起来。
突然间,书房的门被径直推开。他不用看就知道是他的老伴儿。
果然1个妇人走了进来,那妇人45十的年纪,依然头发乌黑,长得1般,但是腰板挺直,走路带风,1看就是那种雷厉风行的女人。
“老爷,你快别看了。元首家里添丁了,龙凤胎。咱们必须过去表示1下。人家的媳妇儿可真好,又能干,又能生。”董夫人大声说道,伸手就将董瑾手中的书给盖在桌子上。
“哈哈,好事情啊,元首家里人丁单薄,此时添丁,确实是大喜事。”
华族的元老们,1直关心着元首的接班人问题。
虽然董良不止1次说过,华族元首之位以后不会采用继承的方式,传给自己的儿子。
但是人的思想总归是有惯性的。他们下意识地觉得还是血脉继承才是最稳定的。
董瑾作为董良的族叔,名义上的长辈,也总是被周藤虎等人推上前去劝谏元首。
除了董瑾之外,福州城那些琉球出身的官员则更加的兴奋。
当初董良在琉球,除了向家兄弟,还有很多琉球文人投靠华族。
他们现在已经融入华族的官僚体系,但是他们的故乡还在琉球。
尚云产子,而且是董良的长子,这些人心中必然会感到兴奋,似乎是与有荣焉。
这样他们琉球1系的官员未来肯定不会受到排挤。
“老爷,咱们赶紧过去看看吧,元首又没有什么亲戚,我去找董氏,看看她的孙子孙女,你去找元首聊聊。身为族叔,要有点长辈的样子。”董瑾的夫人在人情方面,比自己的丈夫还要炼达。
董瑾并不喜欢这样,弄得像是自己在巴结元首1般。他实际上有些社恐。
已经有人说他是依靠董家的族亲关系上位。
因此他平时工作的时候就非常小心。
平时上门拜访他想要求官的人很多,但是他从来都不接待。
时间久了,就再也没有1个人上门找董瑾讨官。
而且那些前来求官的人,还会被他给记下来,回头考核的时候比旁人更加严格。
董瑾的这些作为,董良自然是知道的,要不然他也不会将吏部这样重要的部门交给他。
两口子商量好了之后,便带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