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事当然要私下先说清楚了,之所以把女儿带来,就是想看太子是不是看得上他们的女儿,毕竟那可是侧王妃,一步登天的事。
两个女子低眉垂目,羞答答的样子,看上去倒还是很水灵的,甚至跟太子妃都不逊色多少,这让太子十分高兴。
太子妃和两位富商的夫人及女儿到后院说话,前院只留下两位富商跟太子。
以太子妃的意思,有什么话当面说清楚,毕竟大家心里都很明白,这不过是场交易。
当然对于两个富商而言,能从让人看不起的满身铜臭的商人飞跃而成皇亲国戚,花多少钱都愿意。将来太子登基为帝的话,他们俩那可就是国丈了。
这两位富商,一个姓常,一个姓宁。
常家的女儿名叫常香茹,宁家的女儿名叫宁婉嘉,两位员外都是老朋友,因为都是在开封地界上做生意的,两家生意也有很多往来的。
太子看中他们两家,两家都非常高兴,私下里早就商议好了,如何出价才能够让太子动心。
这一次他们俩可真是下了血本,要攀上太子这个高枝,对他们来说没有别的,只有钱。
皇帝赵桓开放产业,鼓励百姓发家致富,尤其是鼓励商业,使商业得到蓬勃发展,商人的地位也水涨船高,所以他们有地位有钱,当然就想有更高的追求。
现在机会来了,那还不大把撒钱?
与太子一番商议之后,两人便承诺下来,大元帅府一万兵马所有开支由他们两家分担全包。另外,每一年还给太子府进贡若干两银子作为孝敬。
同时给皇后娘娘每年都有重礼孝敬的。
对于双方提出来的数字,太子不仅满意,而且有些意喜出望外的感觉,没想到能开出这样的高价来,真是欣喜若狂,又有些懊恼。
早知有这样一个途径,娶两个闺女就能把金山银山抱回家,又何必要去看黄贤妃的脸色呢?人财两得啊。
商定之后,太子和太子妃便兴冲冲的进宫面见朱皇后,把这件事一五一十的说了。
朱皇后微微蹙眉,在她看来这是很掉价的,拿侧王妃的位置去换钱,这要是传出去,那这话可好说不好听。
但她现在又太缺钱了,实在是没办法,虽然丢脸,却也只能这样了,否则到哪弄钱去?卖官卖不了,那就卖侧王妃呗。
而且侧王妃宝座的位置,居然卖的比官赚钱多了,这倒是意外之喜。
商定之后便下懿旨让礼部按照规矩举行仪式,迎娶两位侧王妃。
太子娶侧王妃,比娶太子妃可差远了,太子妃毕竟是正室,那是非常讲究的,文武百官都要朝贺的。
侧王妃就没必要了,何况还是两个商贾之女,给她名分就够了。
简单的迎娶仪式完成之后,两位女子便顺利的入了太子的府邸,成了侧王妃了。
与此同时,金行的大元帅府的对公账户上大笔的资金也转款到位。
现在大宋的金行公私转账业务已经非常成熟,虽然还没有后世的电子交易快捷,但已经相当便捷了,当天就能转账到位。
赵构看着白花花的银子到账,乐不可支,而且这费用是按照皇家军队的标准来开支的,而不是按照那些老头兵的开支。
所以朱皇后早就看不上那些老头兵,大手一挥,将所有老头兵全部清退,重新招募。
因为这一次给足了银子,倒是能招到像样的兵士了。
为了鼓励踊跃到元帅府当兵,朱皇后甚至还略微提高了军饷待遇,反正钱是两个冤大头来出,她也不会心痛。
这一招很有效,时间不长,一万兵马全部招齐,都是年轻力壮的兵士,体力都是之前的老头兵无法比拟的,只不过这些都是新兵蛋子,还需要训练。
好在朱皇后养这些兵,并不是真的要把他们送上前线去打仗,而是用来强制推行她的政策,相当于养一帮打手,听从命令,会打架,敢于刀子见红就可以了。
朱皇后带着太子再次来到元帅府视察了这些新兵,这一次她很满意,这些兵的精神头都不错,只是没有经过训练,所以军纪还不怎么好,松松垮垮的,动作也不规范。
于是朱皇后让赵构多招几个懂军事的将领来训练新兵。让他们尽早形成战斗力。
有了一支能指挥得动的军队,朱皇后和太子顿时腰板都挺直了。
这天在福宁殿御书房批阅奏折时,朱皇后还哼起了小曲,故意对黄贤妃说道:“我说过了,我一定能找到办法来继续维护河北兵马大元帅府的正常运作的。
这不就找到了,有人愿意投资替我养兵,所以人算不如天算,妹妹,你想看我的热闹,这下看不成了。”
一旁担任记录的李清照很无语,她实在想不明白,以前温文尔雅,甚至带着几分怯懦的朱皇后,怎么变成了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
黄小润却皱起了眉头,这几天发生的事她也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