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我在大宋做台谏官> 第73章 知贡举之争,扛骂者肩之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知贡举之争,扛骂者肩之(1 / 2)

第73章知贡举之争,扛骂者肩之

“咳咳!”

赵祯见孙复一句话就噎得陈执中无言以对,不由得开口道:“孙直讲,此话有些过分了!”

孙复当即拱手,退到一侧。

赵祯看向下方继续道:“看来众卿对太学体都颇有微词,那朕想问,若朕欲在今年省试便改革文体、以矫文弊,应如何改,又应注意哪些弊端?”

此话一出,群臣低头。

殿内的多位臣子,有想着借此事攻击石介的,有想着攻击欧阳修和苏良的,还有的想着再抨击一下以前的新政官员。

但若今年真改,却未曾认真想过对策。

当然。

也有人想过,却没有想出来。

赵祯环视下方,发现没有刻意低着头的,就剩下一直没有呈递奏疏的欧阳修与苏良了。

“苏景明,你觉得呢?”赵祯直接点名。

苏良缓步走到大殿中央。

“臣以为,太学体之盛皆因应试学风所致,从西昆体到太学体乃是两个极端,不可归罪于石守道与孙直讲。”

“其次,太学体之风确应改革,若改不如今年便改,毕竟科举乃为国选士,马虎不得,若选非良才,实乃朝廷的损失!”

“至于如何改,臣以为,实乃主考官之责。其担知贡举之名,自应拟定具体细则,以便出省试之题,若无此能力,那便不宜知贡举!”

听到此话,赵祯的脸上顿时露出一抹笑容。

心中暗叹:还是苏良会讲话!

刚才,赵祯还觉得有些无措,不知应选何人知贡举,更不知应何时改如何改。

苏良的一番话,立即让他的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苏良表达了两层意思。

其一,应改。

其二,谁人想出如何改,谁人知贡举。

赵祯道:“朕也以为,若改今年省试便改,再等,将是朝廷的损失,众卿可有异议?”

顿时,殿下无人出列。

赵祯微微一笑。

“好,既然大家无异议,那又将如何改呢?”

这一刻。

所有人的眼光都落在欧阳修、王拱辰、王尧臣和张方平的身上。

知贡举的人选。

必然是这四人中的一个。

王拱辰、王尧臣、张方平三人都微微皱眉。

他们想到了废弃太学体的原因,但却没有研究出具体改正之法。

三人都以为这种事情要群策群议。

没想到,一下子成为竞选知贡举的条件。

张方平想了想,还是走了出来。

“臣以为,应立即摒弃太学体风,呼吁众考生以平实风著策论,少讽谏,回归往昔古风……”

赵祯听后,微微皱眉。

张方平之语过于浅泛。

有些还是车轱辘话,明显是当场现编,并不足以解决问题。

而张方平之所以如此卖力表现自己。

除了知贡举对以后的仕途有莫大好处外,是他不想再任三司使了。

但在官家面前又不能明说。

故而想着先任知贡举,待办好了差事,再朝着赵祯委婉提出转职。

王拱辰一心想的都是如何借此事弹劾石介、孙复、欧阳修和苏良,根本没有思索如何改进,故而低下了头。

至于王尧臣。

其向来谨慎,没有完整的想法,自然不会开言。

这时,欧阳修大步走了出来。

“官家,‘太学体’只是民间叫法,许多人并不知何为太学体,臣以为应具体讲明此次科场文风改革的细则,方能扭转文风!”

说罢,欧阳修从怀里拿出一份奏疏。

“昨晚,臣特撰写了《科举改良八策》,请官家过目!”

王拱辰见欧阳修突然拿出奏疏,不由得气得直咬后槽牙。

如今的朝堂。

仅仅辩论已经不够了,还需拿出文章来。

当即,一个小黄门将奏疏呈递到赵祯的面前。

赵祯不由得露出满意的笑容。

他最喜欢的便是官员给出答案让他选择,而非提出问题让他解答。

片刻后。

赵祯笑着道:“此策甚好,诸位也看一看,欧阳学士,你也讲一讲。”

随即,奏疏传到众臣手中。

欧阳修也开始讲述起了《科举改良八策》的具体内容。

大概内容便是……

“其一,不以晦涩险怪、邀誉矫激文风取士;其二,重策论而轻诗赋墨义;其三,以理实为要,探典经之旨趣为上成;其四,可言政讽谏,但忌妄肆胸臆;其五,忌辞理粗通、淫巧侈词,不可破文论程式……”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