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乌拉尔山赶山记> 第82章 大夫前来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82章 大夫前来(1 / 2)

梁崇找到的那片黄芪,年份应该挺久了,挖出来的根有两个手指头合起来那么粗。

一共挖了二十斤左右,梁崇还剩下一些,打算等种子成熟后,再来收一波种子。

现在梁崇进山遇到药材时,都会有意识的收集好种子,等以后地多了,可以种上几亩药材,就不用漫山遍野的找了。

虽然不管是黄精、平贝母还是黄芪,都是多年生的植物,收获的时间长达五六年,但林地的卖价不贵, 种子也是自己找的,投入的成本较小。

药材也不像庄稼一样,需要日日打理。

无非就是收获的时间长一些而已。

百合那边倒是找了满满一筐,这东西是实心的,比较压秤,梁崇一共挖了五十斤左右,照样留了一些用来做种。

黄芪加上百合,共卖了四两五钱银子。

另外还找到两三斤的羊肚菌。

整个三月和四月,卖药材的钱加上卖其他山货的钱,一共是五两银子多一点。

这个钱其实已经算多了,在三四月份的春天,大部分人进山只能找到一些野菜,两个月的收入也就一两多银子。

到了五月,就该忙庄稼的事情了。

水田需要提前耙好,等萨仁大婶种的秧苗一长成,就要立马进行移栽。

今年梁崇在村里找了一户人家来帮忙。

萨仁大婶一家刚分家不久,乌兰又怀着孕,家里的大事小事都要她管,今年一家人都没有时间去帮别人家做工。

恩和及托雅也是第一年自己种地,人力单薄,只够忙自己家的那几亩。

所幸村里在农忙时节打短工的人家还是挺多的,不是每家人都有很多地,地少的人家,做完自己家的活,便可以出来赚些外快。

农忙时节的短工比平时收费要贵些,梁崇给他们开了十五文一天。

照旧还是找里正家借了牛,请短工把水田耙了出来,把秧苗栽了下去。

种完水稻,梁崇又开始紧锣密鼓的张罗着种玉米。

种玉米的那两亩地,就是前面种羊肚菌的那两亩,今年要和玉米进行轮作。

种之前便已经深翻过了,还仔细的耙了一遍。

种子是官府筛选过的,大小基本均匀,外面也没有虫眼和破损的地方。

梁崇几人按照里正强调的注意事项和种植技巧,在耙好的地上起垄,两垄之间留两掌长的空隙。

间隔太小的话,容易影响玉米植株的生长。

又在垄上刨坑,每个坑之间隔着四掌长,在坑里施了一些底肥,用土盖住,防止烧苗。

接着便可以播种了,一个坑里丢两粒种子,保证种子的出芽率,再在上面盖一层半指深的土,用脚将土踩实。

到此,玉米的播种才正式完成,剩下的时间,静静的等待玉米种子发芽即可。

等梁崇把一切事情都忙完,时间也到了五月底。

黄大夫说他师兄那边又有事耽搁了一会儿,应该会在六月底或者七月初过来,让梁崇做好准备。

大夫已经要来了,可梁崇的攒钱进度,还处于龟速状态。

但没办法,她也不是不知道轻重缓急,不过田地这边关乎她一年的生计,丝毫马虎不得,也耽误不得。

至于治病的钱,本来缺口就挺大的,寻常人家在短期内也不太可能赚到两三百两银子。

幸运女神也不会天天光顾梁崇这边。

前面着急了一两个月,到现在听到消息,再看看自己兜里的余额,梁崇已经淡定了。

虽然很不想承认,但自己确实要在古代开始“药贷”生涯了。

在物价飞涨,工资却不怎么涨的现代,梁崇都没有体会过还房贷和车贷的痛苦。

在消费水平非常低的古代,却摇身一变成了“药贷”一族。

现在家里还剩一百五十多两银子,还给了黄大夫的师兄五十两的定金,按照最贵的收费计算,梁崇还差三百两没有攒够。

不过马上就到六月份,可以开始找蜈蚣了,按去年的收获计算,大概能赚五十两银子。

今年她再大着胆子往深山里找找,应该能再多十两左右。

另外,今年她打算再多种两亩羊肚菌,能赚一百八十两左右。

剩下的钱,实在不行,就跟其他人借一点。

倒不是她不想多种,而是现在羊肚菌的合作对象就只有杨石头一个人。

他们只是一个小的商队,接纳能力有限,不一定能接下这么多货。

短时间内,梁崇也很难找到一个新的可以充分信任的合作伙伴。

另外,羊肚菌之所以没有在达州挑起太大的水花,其实和杨石头他们拉过去的量也有关系。

达州地大物博,酒楼、饭馆和具有消费能力的人群也比较多,一家分一点,其实到手的羊肚菌没有多少,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