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乌拉尔山赶山记> 第73章 学堂开学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3章 学堂开学(1 / 2)

新夫子居然是去达州路上遇到的卷毛。

不,不应该叫卷毛,梁崇记得他叫谢湍意,现在应该改口叫谢夫子才对。

他今天倒是没有穿着那身粗布短打,而是穿上了生员才可以穿的长袍,头发也被整整齐齐的拢起,一丝不苟的扎在脑后。

少了几分肆意,多了几分儒雅。

看起来很让家长放心的样子。

谢湍意一下马车,里正一群人就哗啦啦的围了上去。

嘴里还说着一些欢迎夫子的话,有那会来事的村民,好话更是一箩筐的往外冒。

多是感谢他能来良禾村,自家的孩子要让他费心了云云。

谢湍意也端起一副笑容,人模狗样的回着乡亲们的话。

看着虽然年纪不大,但待人处事很是老成。

和路上沉默寡言的样子相比,简直判若两人。

梁崇没有上去凑热闹,要不是托雅硬要拉着她来,她现在还在家里睡觉呢。

如今见到了人,欢迎仪式也给足了诚意,梁崇拢了拢衣服,天寒地冻的,也该回去了。

果然,在隆重的欢迎仪式结束之后,吴正贤便表示,要带着谢湍意去看看村里的学堂,有哪里不满意,这几天便给它改了,顺便邀请他去家里吃个便饭。

谢湍意似乎对这些场面很是熟悉,从善如流的跟着吴正贤一起往学堂的方向走。

村民说完好话,已经四散开来,谢湍意的视线环顾四周,忽然看到了在路边的梁崇。

不过他只是略微顿了顿步子,便很快面不改色的往前走了。

剩下一群村民在原地絮絮叨叨,更有几个性格颇为开放的大婶,讨论起他的长相来,说只见过头发花白老态龙钟的夫子,还没见过这么年轻的。

梁崇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当然外貌上的惊艳还是有的。

不过更多的是对他学历的羡慕。

说直白一点,就是酸。

大业朝女子可以识字,但不允许去学堂念书。

识字的女子大多出身自有钱人家,可以请私人先生去家里授课。

像谢湍意他们这样去考童生秀才之类的功名,更是不被允许。

导致时下识字的女子少之又少。

不然梁崇前世大小也是九八五大学毕业的,头悬梁锥刺股一番,不说考个秀才,就算让她考上个童生,能去当个账房先生也是好的。

就不用像现在这样,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干活了。

越想,梁崇越羡慕谢湍意每月五百文的月钱。

不过想到这,梁崇倒是蛮佩服营州的知府。

大业朝的行政级别分为府(州、军、监)、县、镇、村四级,像梁崇所在的地方,全称就是营州府茂林县青山镇良禾村。

营州其实是一个府级行政单位,只不过大家平时说习惯了,都省略了府,直接说城市的名称营州而已。

而且府并不是随便设的,设府的城市,大多是大业朝的军事或者经济要地。

比如兵家必争之地营州和商业要塞达州。

营州府地广人稀,下辖五个县三十六个镇一百八十个村,按照每五个村设一所学堂估算,需要招聘三十六名夫子。

每年光他们的工钱,就要支出两百多两银子。

这些钱估计朝廷是不会补贴的,只能在收完税之后,交完给朝廷的那部分,再从剩下的钱里面拨出来。

比起用钱去搞基建和最重要的军事防御,这位知府还能想起拿一部分钱来搞教育,确实是个深谋远虑的人。

自从谢湍意来了之后,梁崇每次出门,路过村中的学堂时,都会听到里面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时下,小孩冬天上学的时间是每年的十一月份到次年的二月份。

但营州气候条件恶劣,且每个村之间或多或少都有山峰阻拦,遇到大雪封山或者家长无法接送的时候,一般就不用上学了。

比后世要随意的多。

不过能利用农闲时间,让家里的小孩多识几个字,百姓还是很愿意的。

官府在设立村级学堂之初,就规定每人每年的学费不得超过五十文钱,再加上送给夫子的束脩礼,一般都是肉干、芹菜、红枣等物品,卖价并不贵,所以现在读书的成本,比以前小了很多。

只要不是实在贫困的人家,一般都会让孩子来学一些字。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知府还是个通达开明的,虽然女子不能入朝做官,但他还是顶着世俗的压力,放话只要是官府修建的学堂,都可以让女孩来读书识字。

营州属于边疆之地,男女大防并不似内地那般严重,像这种日常的接触是可以的。

不过还是鲜少有家长能够转变观念,开学以来,梁崇也就只看到过三四个来读书的女童,其余大部分都是男娃儿。

朗朗的读书声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