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乌拉尔山赶山记> 第68章 收麦时节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68章 收麦时节(1 / 2)

灵芝有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等功效。

赤灵芝的收购价在五百文至一千五百文一斤。

梁崇找到的那支就一两多重,只能卖一百多文钱,且这么小的灵芝,医馆也不一定收,索性就自己留着用了。

找到的蘑菇也没有全部卖掉,晒干存一些,还留了一些新鲜的,用来炒肉和炖鸡吃。

前世梁崇可没有这么好的条件,能时不时吃到新鲜的山珍。

超市里卖的蘑菇基本都是人工种植的,野生的卖得非常贵。

现在自己多少也算是一个小富婆了,留着吃几顿,还是有这个实力的。

另外,梁崇还请村里的木匠给她打了一个长方形的鸡笼,里面配了喝水和吃食的木盆。

时下村里的很多妇人都养鸡,就指望着拿卖鸡蛋的钱,维持日常的家用,所以鸡蛋和鸡都卖得比较贵。

跟后世批量养殖生产的鸡蛋不一样,现在的鸡蛋,在春、夏、秋三季能卖到一文钱一个,到了冬天还更贵,三文钱两个。

鸡屁股银行的称号不是浪得虚名。

现在梁崇的生活条件好了很多,每次上山都要带上两个鸡蛋。

长期跟人家买有点不划算,索性自己养。

便请萨仁大婶帮她在村里买了四只已经开始下蛋的母鸡过来。

直接买小鸡的话,梁崇没有时间照料不说,也等不得小鸡长成。

很多村民的鸡都是放养,肉能长得更紧实,不过梁崇接受不了。

鸡会满院子的跑,啄菜不说,也很不卫生,踩到一泡鸡粑粑,还影响一天的心情。

笼养的话,就只用每天喂点剁碎的野菜,混上一些麦糠就成。

平安和旺财见家里来了新伙伴,非常好奇,经常去鸡笼那边低声吼叫,给母鸡吓得都不下蛋了。

梁崇给两小只料理了一顿,才老实一点。

大黑倒是对这些司空见惯,丝毫不感兴趣。

整个八月,梁崇都在山里奔忙。

值得一提的是,梁崇还找到了一颗野生的猕猴桃树,当地人叫做狗枣子。

细长椭圆的狗枣子,还没有梁崇的大拇指大,全部摘完也才有两斤重。

说起来,这野生猕猴桃树她倒是见过好多次,但是每次遇见的时候都没有成熟,后面事情多了,到熟的时候也忘记了。

见量这么少,梁崇就没有拿去卖,自己一个人吃了三四天就吃完了。

另外还找到一棵山葡萄树,现在正是葡萄成熟的季节,一串串紫红色的果子挂在枝头,甚是喜人。

品相好的被梁崇拿去卖了,品相不好的,就自己留着吃一点,再各家送了一些。

至于拿来酿造葡萄酒,梁崇的兴趣不大,这里不像后世,糖的卖价非常贵,酿的那点葡萄酒,还不够梁崇的糖钱。

再说她也没有喝酒的习惯。

不过她发现的这颗山葡萄还挺好吃的,虽然不像后世那样无籽纯甜,但也不是很酸,尝起来酸酸甜甜的。

最重要的是,吃起来有葡萄的味道,后世超市和水果店卖的很多葡萄,虽然样子好看,但吃起来却没有明显的葡萄味。

梁崇选了一些比较健壮的枝条拿回家移栽。

移栽的时候,要将枝条斜切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上留几个芽眼,斜切面朝下,芽眼朝上移栽。

梁崇还去买了一点糖,用糖自制了生根水,将枝条的根部放在水中浸泡,又将蜡烛融化封好顶部,才将葡萄枝栽了下去。

还挖了一根自带根系的回来,和扦插的栽在一起,梁崇不知道这个季节能不能移栽葡萄,不过有一株能成活也是好的。

那样明年就有葡萄可以吃了。

整个八月份,梁崇一共找到四百多斤的榛子,一斤鲜榛子能出八两干榛子,共卖了三两多银子。

另外一个收入的大头是榆黄蘑,除了一开始找到的几十斤,后面梁崇还幸运地发现了一颗大爆杆的枯树,上面长满了黄澄澄的像宝塔一样的蘑菇。

梁崇整整采了两天,一共有一百四十多斤,加上其他时间找到的,一共是两百多斤,卖了一两多银子。

再加上其他杂七杂八的山货,梁崇一共赚了四两八钱银子,几乎把去达州的花费又赚了回来。

也就是梁崇有系统在身,敢仗着系统五十米的预警距离往深山里走,不然一般的村民,也就敢在前山转转。

收入肯定没有她这么多。

期间还去帮萨仁大婶家割了次麦子。

七月底到八月上旬,正是村里收割小麦的时候。

田野里,麦子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仿佛在接受大自然的检阅。

微风拂过,便轻轻地摇曳着身姿,翩翩起舞,麦穗相互碰撞,发出“沙沙”的声音,麦田也随之涌起金色的波浪,景色美不胜收。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