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
张维贤辞官?
闻言,李国普,刘鸿训,孙承宗等有点惊讶。
张维贤乃国公,三朝元老,好端端为何莫名其妙辞官?
不过,依照皇帝紧急召见文武官吏进宫,张维贤为何辞官不重要,重要是恢复五军都督府,更确切说是恢复武将掌兵。
最简单模式莫过于另选贤才,接任大将军,总兵大将军府。
然而,皇帝的意思分明不打算这么做。
百官沉默中,武举出身的杨肇基率先出列,恭敬说:“陛下,靖难之后,诸藩卫兵名存实亡,土木堡之役京军损失惨重,两者导致太祖朝都司卫所,武将领兵体系瓦解,渐渐为镇戍体系所取代。
五军都督府沦为勋贵养老机构,大将军府亦是临时机构,臣斗胆建议,与其强行恢复残缺的机构不如另起炉灶,新建机构,一步到位完成军改。
事成,朝廷发号施令, 使臂使指,边军因地制宜,排兵布阵亦会灵活许多。”
见状,兵部尚书朱童蒙紧随其后说:“陛下,当前朝廷武官系统分为五军都督府及都司卫所相关的武职官系统,和镇戍营兵制的武职官系统,两套系统兼容,并行,却导致武职混乱,互不隶属,因非相同体系难以指挥,结果是小战不出错,大战全是错。
数月前,陛下划分战区想法和五军都督府有异曲同工之妙,臣建议按照这个路子走。”
梅之焕亦出声说:“陛下,太祖,成祖年间,都司卫所军出战完全能胜任野战任务,今都司卫所崩坏,卫军难以为继,更没法扛起大旗,俨然沦为负责地方治安和预备役,作战主力通常要募兵和将领家将家丁。
当下各地隐约出现藩镇苗头,任其发展,即使灭掉建奴,朝廷亦养虎为患。臣建议,该摆脱卫所制摆脱寓兵于农,兵农合一的思想,世兵制内,刻意强化卫军战力,减少乃至废除屯田。”
这时,执兵权的孙承宗斩钉截铁说:“陛下,杨都督言之有理,镇戍体系追求大小相制、犬牙交错。
督抚,镇守、参游驭兵。总兵除直属兵营外,对副将、参将、游击控制力非常有限,这极大限制总兵作战。
逢战常以一镇兵勇出击,若一镇兵勇难以对付,朝廷派督师或经略统领几镇兵力迎战。
然而,此法依然跳不出地方治安战的思路,小战军事经验丰富的参将,游击,兵备佥事能够充分发挥边军战力。
大战,规模超过万人的大战,边军各种弱点迅速暴露出来。数万乃至十几万的会战,暴露出来的问题更多。
臣总结过,参战军队越多,各体系将领军衔有高低,彼此却非从属关系,又缺乏强力彪悍野战军作为核心,使得作战经常出现激战中,某支军队临时逃窜引起全线崩溃。
另外,各处边军联合作战,跨区域作战时,后勤通常是个难题。缺乏统一指挥,没有完善补给,各军临战,自然难有战斗力。
臣建议,军改重点该完善统一指挥体系,后勤体系。”
这时,郑崇俭侧身进言说:“陛下,臣认为梅大人提到强化卫所军军事力量,削弱乃至废除屯田是上上策。”
此言出,李邦华出言询问:“消弱乃至卫所军屯田,如何保证兵勇军饷,物资?”
顷刻,乾清宫内,百官争得面红耳赤。
见状,朱由校不曾阻挠,反而耐心聆听各种思路,没有完美的制度,却有合适的制度,百官各抒己见,必然渐渐争辩出适合朝廷的军制。
百官争吵中,朱由校渐渐清楚明军各种弊端。
因为镇戍制讲究牵制,总兵与副总兵,参将,游击非垂直隶属关系,相反总兵对三者没法行使管辖权。
参将,游击将军指挥权又为兵备道官吏掌控,总兵又失去后勤,监督权。
朝廷总兵数量稀少,但总兵仅是某镇武将集团统帅,没有朝廷调令则总兵镇守一镇,难以像兵备,参将进行跨镇会战。
这导致朝廷缺乏大规模作战的将领,亦缺乏擅长野战机动部队。
朱由校思索良久,联合以前的思路,脑海中渐渐有了思索,他轻轻敲了敲龙案,打断正在争吵的官吏。
霎时,百官安静,目光齐聚朱由校身上。
朱由校徐徐起身走到玉阶前,声若洪钟说:“诸卿所言,各有道理,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
朕提议废大将军府,五军都督府,改设枢密院,为从一品,专掌军政,掌天下兵甲机密之务,为最高统军机构。
领宫禁宿卫,边庭军翼,征讨戍守,简阅差遣。平常操练隶属军队,战时奉命出征,截取情报。
其下设陆军部,水师部。
陆军部,依照东南西北中各省地理位置分布,分为五大战区,最高统帅为都督,统领各战区军务。
水师部:由北到南海域分为北海,东海,南海三支水师,最高统帅亦为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