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武侠修真>汉末三国之强汉皇权> 第181章 广宗劝降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81章 广宗劝降(1 / 2)

第181章广宗劝降

广宗城外。

今日率领大军来到城下的不是董卓,而是刘寒。

“城上叛军听着,孤乃大汉河间王刘寒,让你们天公将军出来答话!”

城上众人听到后,目光看向张角那边。

“兄长不可!刘寒小儿诡计多端,此时现身太过危险。”

张梁不同意,“还是让我先带人出去冲杀一阵,折了汉军锐气,再作定夺吧。”

张角摇摇头,“叔栋张梁字,我自己起的,我自有打算,不必相劝。”

张梁见劝阻无果,便不再说话。

没多久,城下刘寒便看见一两鬓斑白、身形瘦削、身着道袍、面容憔悴的中年人站在城头,“吾乃天公将军张角,不知殿下有何指教?”

刘寒看着张角的样子,心里算着日子,“看来他离去世也不远了。”

“妖道,好久不见啊!”

当着众人的面,刘寒像是唠家常一般和张角说话,如此做法令人不解,更让人意外的是,河间王竟然之前就见过张角。

张角自是听出刘寒的意思,坦然回复道:“两年未见,殿下风采更甚往昔。”

“孤是风采更甚往昔,可孤看汝这身体不大好的样子,竟趁着孤草原击胡,在大汉闹出这么大的动静,还真是小觑汝了。”

对于刘寒的话,张角闻言微微一笑,随后行礼道:“吾就当这是殿下的赞美了,不知殿下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见此,刘寒也说出今日来广宗的目的。

现在广宗城内十五万黄巾,加上几十万流民,这些可都是大汉子民!

犯了错要认,挨打要立正。

刘寒可不想这么多人被一股脑全杀了,这些不少都可以成为建设并州的免费劳动力。

“明知一败涂地,为何还要自取死路?”

张角的起义,从一开始就注定会失败。

其一,大汉四百余年根深蒂固,官军虽然荒废已久,但也不是一群农民能够抗衡的。起义爆发后,镇压黄巾军不仅有庞大的东汉官军,而且还有各地豪强的大小武装。

其二、黄巾被朝廷识破是仓促发动,各地义军看起来雄壮,其实是各自为战相互之间没有配合,更关键的是起义开始前最重要的一环洛阳,只要洛阳无事,就可以全力镇压。

其三,农民起义的历史局限性。从主观方面来说,黄巾军缺乏有战略头脑的军事领袖人物,其起义计划的制定极不完备,起义后各地起义军没有迅速地集结起来,而是分散在各地孤立行动,甚至不进行相互支援配合,终于被官军各个击破。同时起义军首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张角、张梁、张宝、波才、张曼成、赵弘、韩忠等,个个都是只知固守一城一池,或久围坚城,与东汉军拼消耗,不懂得运用灵活的战术战法,取得主动,始终被动挨打,直至失败。

其四,镇压黄巾起义的将领,皇甫嵩、朱儁、卢植等都是一些能征善战的悍将,他们的统兵作战的能力,军事指挥的才能、战术计谋的运用,都高于黄巾军首领,因而往往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最终击败黄巾军。

其五,黄巾之乱虽然开始是农民起义,但是在起义后完全背离了刚开始时的宗旨,比当时的官府更疯狂地残害农民,失去了农民拥护的基础,完全化为一股盗匪,得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再加上官府的镇压,最终失败。

所以,刘寒即使中间改变了很多细节,也不会影响到最终结局。

“不破不立,破而后立,这个道理殿下应该比我清楚。大汉已经烂了,吾只想做那个唤醒大汉的人。即使身死,即使背负千古骂名,吾认了。”

“放肆!妖道竟还敢继续妖言惑众!”

刘寒没说话,一旁的董卓倒是先开口了。

“你可知道因你一人,大汉遍地战火,生灵涂炭?!”

董卓说得大义凛然,但实际怎么想的,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张角闻言,并没有搭理董卓,在他眼里,董卓比那些只知道压榨百姓的士族豪强还可恶,因为他本身就是士族豪强,还纵容士族豪强。

“哼!大汉,就是毁在你们这些贪得无厌的人手里!”

张角一句话戳中董卓痛脚,引得董卓大怒,“谁能与我”

“闭嘴!”刘寒打断了董卓的话,“孤让你插嘴了吗?!”

刘寒带着杀意看向董卓,此刻就像是看着一个死人,“都这时候了,死胖子想让张角与我火并,以此重伤我手下军队。”

≈t;divcassntentadv≈gt;董卓被刘寒盯得心里发毛,自觉退到后面不再言语。

警告完董卓,刘寒皱着眉头,带着诚意说道:“降了吧,孤保证他们不会全死,至于汝,孤争取留个全尸。”

张角听完,哈哈大笑,“殿下纵横草原数载,手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