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色衰爱迟(1 / 2)

奏赵七个月大战的纷争与结束使得天下之间的各种势力都在凛冬之际如水中鱼儿般有的积极力争上游,想要在乱世中侍奉明主得以获名获利,有的则悄悄钻进了更深的水底,想要通过更进一步的隐世来躲过这肉眼可见越来越混乱的世道。两国停战议和,战损比一比一点五,赵国的廉颇和马服子凭借着地缘优势、魏国、楚国的支持与奏国战无不胜的武安君最终在长平战场上打出了“和”的局面,简直是让作壁上观的齐王建、燕王荤,以及委屈巴巴的韩王然,三国君上大跌眼镜的同时,也纷纷派细作前去邯郸打探消息,想要弄明白,平平无奇的赵丹究竟是如何在白起手中打出了这场扭转乾坤的战事的!老天爷那奏军主将可不是王龄而是白起啊!别说齐国、燕国和韩国了,连与赵国结盟的魏国、楚国经此一战都开始重新评估赵丹的执政能力以及赵国如今的实力了。向来在战场上无往不利,

一出手就是歼灭战的武安君打出了他人生第一场“议和战”,秦国输了嘛?没有!那秦国胜了嘛?似乎也没有战果随着陆陆续续归乡的赵国、秦国士卒的口口传播,赵人举国上下欢腾一片,秦人除了高兴家中的父亲/儿子/良人苦战三年多后终于回家了,心中也不禁感慨,原来武安君是“人”不是“神”啊,也不是每一场仗,武安君都会带领着秦国的士卒们将敌军全部歼灭的。就连范雎在府邸中捏着写有战报的竹简时,也不禁生出了恍惚,他觉得自己内心是很拧巴的,诚然,作为反间计项目的一把手,他当然希望长平之战中秦国能胜,最好是大胜,但是按照白起的打法,过程不论,结果必然是赵国四十五万大军尽数死在武安君之手,为他的耀眼战绩再加上一笔庞大的数字,这对赵人来进是毁天灭地的灾难,可对秦人来说却是一场泼天富贵,这预示着跟着武安君上战场的奏国士卒们都能有敌军人头可以获得亦或者是升级爵位,赵国也将彻底被奏国打得一蹶不振。这种结果是范瞧能预料到的,却也是他心中不可说的忧虑

秦人以功劳封爵、升爵,白起现如今就已经是“封君”了,若是给他再添上四十五万赵军战绩,甚至长平之后,白起直接越过太行山,直冲邯郸,覆灭赵国,这般天大的灭国之功,能给白起封什么呢?列土给他封“王”吗?别说范雎发愁,心中不可避免的生出嫉妒了,奏王稷心中肯定也会在为覆灭赵国而高兴的同时,但一瞧见自己那“平庸”的儿子,以及二十多个“平庸”的孙子们,他就也会为白起的天大功劳而发愁,他现在已经老了,可奏国所有的将领们都把白起当作战神来看待,以白起马首是瞻,他能压得住白起,而他的儿子、孙子们能压得住白起吗?此念头只要一升起就会彻底压不下去了

这就恰好验证了另一时空中,长平之战赵国惨败之际,白起想要一鼓作气打邯郸之战时,韩、赵派来的说客苏代用“武安君覆灭赵国后,功劳之大必为三公,应侯到时可甘居于人下嘛”的言论戮中了范雎心底那抹晦暗,遂向奏王稷进言,“君上,奏军打了三年仗了,奏军疲急,奏民饥饿,不如咱们让韩赵两国割地,让奏军们歇一歇再打邯郸之战吧

白起闻言很愤怒说必须得一鼓作气的进攻邯郸

奏王稷或许心中也有担心白起功高震主,到时陷入封无可封的尴尬纠结之境,也或许是听了范雎的话觉得让奏军歇一歇也没什么,总之史书证明他做出了错误的决策,没能在长平之战后听白起的话越过太行山直冲邯郸,反而想着等韩、赵割地,谁知这两国到头来反悔了,不仅不愿意割地给奏国了,还寻来了楚军的援助,寻来了窃符救赵的魏军

看到自己上当受骗了的大魔王大怒!当即要令奏军去攻打邯郸,白起却生病了,他无奈只得派别的将领去打,可谁都打不下来,奏军伤亡极多,只好又去寻白起,白起却不愿意去打邯郸了,说时机已失,诸侯已至,攻不得,然而那时大魔王已经彻底打红眼了,《战国策》中一句“君虽病,强为寡人卧而将之。有功,寡人之愿,将加重于君。如君不行,寡人恨君。

“如君不行,寡人恨君”这话说的多重,有多伤人,怕是大魔王当时都没有反应过来,结果就是白起不去打邯郸,被贬黜为小小士卒,身上所有的官职被一撸到底,而后被赐王剑,引剑自刎,自刎前的白起在十一月的大冷天中望天长叹:“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过了许久,他才又低头叹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想通了的白起就坦然自裁了,引得奏人怜之,全部都在凛冬之际祭祀武安君

邯郸一战,使得老奏人好不容易创造出来的东出优势给一战打没了。

白起凄凉身死的下场与三十年后王翦被封为“彻侯”[奏国军功爵制度第二十级一

-最高级爵位]的待遇,二人功劳都大,对比鲜明,完全展现出了大魔王的名声确实本来就是黑得坦坦荡荡、黑得五彩斑斓的,而他的曾孙始皇名声被抹黑的比大魔王更黑,其实始皇才是个真的仁义的,在始皇手下办事,只要你确实有大功,自己不飘(即:让始皇喊他“仲父”最后自杀的吕不韦),始皇本人是不会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