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玄幻魔法>逍遥小贵婿李辰安> 第一千零七章 不靠谱的皇帝 三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千零七章 不靠谱的皇帝 三(1 / 2)

偌大含元殿此刻无比寂静。所有的大臣们都惊呆了!他们万万没有料到这位新皇帝会说出如此惊人的言语。搞钱!明目张胆的搞钱!这样说出来真的好么姬泰掌权二十年,倒是富了一批官员,但此刻能站在这里的却没有一个!他们都是被排挤者。这二十年过的日子实在有苦难言。想想那一贫如洗的家,再想想跟着自己受苦的妻儿,那些读过不少圣贤书的文官们这一刻内心开始动摇。视金钱如粪土……他们忽然发现金钱也视他们为粪土!就算是将清风装满两袖,也是填不饱肚子的!所以……搞钱,正大光明的搞钱,不再遮遮掩掩的搞钱,这似乎并没有什么坏处。那些武官们此刻也眼睛一亮——宁国而今的武器装备已远比别的国家优良,但因为国家没有银子无法普及全军。也因为没有银子无法采买到最好的战马。如果皇上真能搞到银子,真能让国库丰盈,宁军获得了充足的军备,其战斗必然跃上一个新的台阶!他说也可以去侵略一下别的国家……这些年来都被别的国家欺负,九阴城至今还在荒人的手里,不屈的宁人这些年过得实在憋屈!尤其是宁兵!从将军到士兵,心里都憋着一口气,却偏偏无处发泄,也无法发泄。打仗打的是什么就是打钱!偏偏宁国没有钱。这仗怎么打站在燕云关上远眺九阴城,终究只能留下一声叹息。如果皇上真搞到了大量的钱,宁军必出燕云关!必收复九阴城!也必北上与荒人一战!取荒人之首级!占领大荒城!牧马南溪州!那是何等快意!兵部尚书韩越率先上前一步,拱手一礼:“臣……赞成!”内阁首辅温煮雨是最了解李辰安之想法的人,这两年他不遗余力的推动提振工商业之策,而今已见成效。宁国的国力正在恢复,虽然比起吴越两国依旧差了不少,但温煮雨相信随着商人们尝到甜头放开手脚之后,宁国定会在十年内迎头赶上。现在李辰安直截了当的提出了搞钱二字,一来是让宁国的商人们大张旗鼓的去干!二来是给宁国接下来的施政方针定下调子。那么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整个宁国上下便必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来的有些猛,也来得极为强势,便是他的决心。温煮雨也上前一步拱手一礼:“臣,赞成!”中书省中书令年承凤这两年也亲眼见证了宁国经济的复苏,温煮雨或许是因为去过许多国家的原因,思想比他更加开放。这两年与温煮雨同住在静闲居,他受了不少温煮雨的影响。再回想过去那些年里连蒸饼都吃不上的苦日子,年承凤也上前一步:“臣,赞成!”门下省门下侍中苏亦安是宁国大儒,在他的内心深处,依旧有着自己的那一份坚守。他一直主张循序渐进,一直担心全民逐利导致礼崩乐坏。前两天老父亲抵达京都,在府上为老父亲接风的时候说起了心里的担忧,却不料被老父亲劈头盖脸一顿数落。“你这书,是读到狗肚子里去了啊!”“你知道为父前来京都是做什么的么”“莫非你以为是为了看你”“这一次来京都的商贾很多,还都是咱们宁国赫赫有名的大商贾!”“我们来,是为了竞标航运,是为了拿到自己能够经营的航线!也是为了成立一个商业联盟共议商品销往吴国之大事!”“你身为门下侍中,官居一品,却根本就不明白摄政王的伟大思想!”“他这是在革除昔日沉疴旧弊!”“是为了让宁国的经济大动脉不再被堵塞能够畅快的流动起来!”“漕运司的效率莫非你不知道”“儿啊,咱宁国即将迎来一场翻天覆地之变化,你若是还墨守成规,还看不清这大势……莫如你早些向摄政王递交辞呈,回景宁县的三味书屋去教书吧!”“不,书你也别去教了,误人子弟!”那夜苏亦安彻夜未眠。他想起了在三味书屋的时候李辰安说农的那些话,他豁然惊醒,才发现李辰安从那时起就已经坚定了大刀阔斧变革之决心。而自己的思想却依旧还停留在原地。搞钱就一定会导致礼崩乐坏么若是有了钱,如李辰安所构想的那般将教育普及至天下百姓,让宁国所有家庭的孩子都能有书可读。他们能明事理知分寸,不再是以前的文盲,这是一种巨大的进步才对。所以只要把握好教育的方向,让宁国的孩子们知道道德的底线,让律法更加完善来守住这一底线,搞钱似乎并非洪水猛兽。苏亦安想明白了。世道之大乱,事实上更多的是因穷而起。诚如李辰安所言,当百姓们都富足了,若再有外敌入侵,他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受侵犯便会拿起手边的棍棒去与敌人拼命。若他们家徒四壁,自己都要饿死了,有外敌入侵的时候,他们恐怕还会成为带路人。让宁国富裕,让宁国的百姓富裕,这才是迫在眉睫之事!搞钱……通过正当的商业竞争搞钱,搞别的国家的钱!而不是如历史上所发生的,通过没收商人的财富搞钱,通过盘剥国人的血汗搞钱,这钱值得搞!还要疯狂的去搞!苏亦安也上前一步:“臣……赞成!”尚书省尚书令齐尧已经老了,他是被赶鸭子上架来当了个尚书令。这是李辰安对他的信任,也是取他德高望重之名。在内阁的这两年里他并没有多少声音,因为他确实跟不上李辰安的步伐,也不知道温煮雨推行的那些法令是否正确。他只相信一点:既然那么多的人都推动李辰安上位,自有其道理。于是他也上前表态:“臣,赞成!”内阁四巨头都赞成了,其余大臣们谁还会反对谁会和银子过不去所有文武大臣皆赞成,无一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