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武侠修真>我的重启人生> 第四十七章 南左酒厂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四十七章 南左酒厂(2 / 3)

指导工作。”

“指导工作不敢,我们政府原本就是为你们企业服务和协调的嘛,如果有什么事是我能做到的,你尽管开口。”王小川笑道。

“有你王乡长这句话我就放心了。”汪富成高兴的说道。

“汪厂长,我们现在直接去参观一下车间行么?”王小川随即又说道,他很关心这个酒厂的现状如何。

“行啊,我现在陪你去看看吧。”汪富成亲自作陪,领着王小川去了酿造车间和罐装车间,王小川详细的察看了老白干从发酵到最后罐装的全过程。

“我们酒厂生产的老白干是以优质高粱为原料,纯小麦曲为糖化发酵剂,采用传统的酿造工艺,地缸发酵,精心酿制而成。以其独特的生产工艺造就了芳香秀雅、醇厚丰柔、甘冽爽净、回味悠长的典型风格。”汪富成对酒厂的感情很深,他不仅是这个酒厂的厂长,也是酒厂的技术专家,当年正是他家两兄弟一手一脚的将这个酒厂建立起来的,对酒厂的情况是非常之熟悉,说到酒厂的产品,他便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

“汪厂长,我再冒昧的问一句,酒厂现在一年的利润有多少?”王小川看整个生产车间里没有几个人在上班,忍不住问道。

“现在酒厂的利润是一年不如一年,去年还能勉强发出工资,今年形势更加严峻,现在基本处于停产的状态,厂里只留下了几个人,其他工人都回家务农了。”说到利润,汪富成有些黯然神伤,南左酒厂也曾经有过辉煌,以前还曾经作为给著名的五谷酒厂提供基酒的指定供应商,那时年产量最高达过三百多吨,都还供不应求,本乡的村民都很难买到。

“这种情况是怎么造成的呢?是市场萎缩还是质量下降?”王小川想不通一个曾经那么兴旺的酒厂,怎么会变成如此凄惨场面?

“都不是,其实白酒市场一年比一年大,而我们的质量也都保持着原有的水准。”汪富成摇了摇头,只要说到酒厂的利润,他颇感头痛。虽然全国的小酒厂现在都不景气,可毕竟现在自己是厂长,无论说到哪里去,自己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既然都不是,那是什么原因?”王小川问,他没想到酒厂的形势严峻至此。

“唉,一言难尽啊,一是我们的产量上不去,满足不了大酒厂的需求,二来是因为当时酒厂效益不错,上面的头头脑脑都要安排自己的关系进厂来,厂里人多时,有近四十多人,人浮于事,哪里能干好工作,三是各种吃拿卡要,乡里,甚至县里都在酒厂拿了不少产品去,就打个白条,造成厂里流动资金周转越来越困难。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乡里去年将酒厂的产品交给一个公司包销,结果这家公司货倒是拿了不少,就是从没给厂里兑过现,签订包销协议后不到一年,厂里就彻底停产了。”汪富成说道,他又补了一句,“不知该讲不该讲,造成酒厂现在这种局面的原因其实很多,但我觉得主要的原因还是政府插手太多了。”

这都是计划经济惹的祸,王小川实在无法想象,改革开放都十几年了,可是这里却还保持着计划经济时代的思维。

“这酒在市场上卖多少钱一瓶啊?”王小川从一个箱子里拿出一瓶南左酒厂的产品,瓶子的包装很朴素,上面就只印着老白干三个大字。

“我们生产的这种老白干,出厂价是一块一,市场价卖一块八到两元一瓶,作为基酒供货的话是九百元一吨。”汪富成一一道来。

王小川想起了在成华市的商店里,一瓶五谷酒的卖价至少要二十八九元,足足是给它供货的南左白酒的十多倍啊。

“五谷酒厂现在也不要厂里的货了吗?”王小川又问道。

“是的,五谷酒厂生产规模日益扩大,我们厂的产量跟不上了,人家就另作选择了。”汪厂长说,“嗯,还有一个原因是,我大哥,汪艺成,原来是这个酒厂的总技术师,也是我们汪家酿酒术的传人,因不满乡政府对酒厂的过多干涉,就辞职不干了。他去了五谷酒厂,帮助五谷酒厂提高了基酒产量。这也是原因之一吧。”

“哦,是这样啊,你家不愧是酿酒世家,出人才啊。”王小川不禁感慨道。

“如果不是想到要照顾老娘,还有舍不得放弃好不容易建起来的南左酒厂,我也想一走了之啊。”汪厂长也十分感叹地说道。

看得出来,汪富成是一个很有责任感,又很有担当的人,为了转移这样伤感的话题,王小川问道:“刚才那母子三人是什么人啊?”

“哦,你说他们啊,就是本地的村民啊,家就在酒厂不远的地方。”

“现在还有吃不起饭的村民吗?”王小川不敢相信乡里还有这么穷的人家。

“现在吃不起饭的倒是不多了,但穷得叮当响的人家还是很多啊,这个女子叫杨二娥,他家的男人常年在外打工,去年在工地出了事故,腰椎断了,弄成了个半身瘫痪,现在全家就靠这个女子撑起了,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总免不了要拉些饥荒。村里其他户也好不了多少,总之,缺吃少穿,还是这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