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35章 水鬼作祟(1 / 2)

李峰受了这么大的冤屈尚且被隐藏了下来,那其它的不如他的案件还不知道有多少。

虽然这些事情可能涉及不到人命案,可很多时候,人活着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可能会比死了还要痛苦。

虞知意将这些冤案一一记下,然后放下临漳县的卷宗,又拿起了那些悬案卷宗,从最底下抽出了一册。

元安二十八年,太平县曹南村出现了一水鬼。

水鬼潜伏在通往村中的吊桥下,一旦入夜有人在吊桥上经过,就会被水鬼拉下河淹死。

尸体到了第二天,会准时出现在村口的河岸边,身体鼓胀,两眼圆睁,死相可怖。

短短三年间,村中死了八个人。

男女老少皆有。

自打三年前的第八人死后,这座吊桥就被拆了,村民绕着河修了一条路,虽然出村的时候要绕远路,但总比命丧黄泉强得多。

命案刚刚发生的时候,村里人都以为是人为谋杀,便报了官。

但随着官府的深入调查,第一个死者的死似乎是和村中一个被逼沉塘的女人扯上了关系,于是村民纷纷怀疑,是不是女人的鬼魂回来报仇了?

一开始官府并不采纳这一说法。

直到后面七起案件相继发生,总共八条人命,都和那个女人扯上了关系,官府才不得不以鬼怪作祟结案。

虞知意挑出了两个死者的生辰八字一一掐算,须臾,她拧着眉查看起了卷宗里的证词和现场证物。

良久,她放下所有东西,喝了口茶。

这个案子的确不是鬼怪所为,但需要一些东西来佐证,一天之内是破不了案的。

她拿出随身携带的册子,将案件简单记录了下来,便继续往下翻找。

倒数第二个案子。

永安二十八年,皇宫丢失了一件至宝——般若琉璃盏。

般若琉璃盏在佛前供奉了二十年,其上蕴含无限佛力,可镇妖除魔清除邪祟不说,常年放于房中,还能安身静心,延年益寿。

最重要的是,它是附属国送上来的贡品,十分合静安太皇太后的眼缘。

可就是这样一件东西,竟然在静安太皇太后的眼皮子底下丢失了。

静安太皇太后前一刻还看到琉璃盏就立在她屋中最显眼的位置。

就喝了口茶的功夫,东西就不见了。

为此,元安帝几乎将寿康宫搜了个底朝天,却都没有找到东西的下落。

之后,又大肆搜索皇宫。

依旧是一无所获。

在玄门之中,寻物其实是最简单的一门本事。

只要知道那东西的模样,或者有那东西的气息,再用搜索符就能轻易地将东西找出来。

可惜,虞知意没见过那琉璃盏。

好在,并不是没有别的办法。

她看着当年的寿康宫一众宫人的资料。

寿康宫的宫女共有二十八人,太监三十人,这些人里绝大部分都死了,如今活着的,只有当年太后身边的大宫女。

那是个长寿的,今年已经七十八岁了。

静安太皇太后乃是先帝的生母,当今皇帝的皇祖母。

而那活着的大宫女,是从小便伺候她的老人,只是她比静安太皇太后长寿。

静安太皇太后驾崩以后,这个大宫女就被放出了宫。

虽说出了宫,可皇帝十分惦记她,逢年过节都会赐下许多好东西。

眼下时间还早,虞知意想了想,提着金牌就进了宫。

“你想查常姑姑的资料?”

皇帝保养得宜的脸上,满是困惑:“好端端的,查她作甚?莫不是她那些个不肖子孙做了什么不该做的?”

虞知意道:“陛下让臣一天破一个案子,臣翻阅了现存的卷宗,发现三十年前的琉璃盏失踪案,可能是最好破获的。”

“不过,臣要知道琉璃盏的具体模样,便打算去找常姑姑问一问。”

常姑姑,便是那位大宫女。

皇帝思量片刻,便对一旁的胡公公使了个眼色。

不多时,胡公公拿过来两本册子。

一本是《宫廷奇珍异宝录》,还有一本,则是宫人的资料。

《宫廷奇珍异宝录》里,便有琉璃盏的记载,还有琉璃盏的画像。

宫人的资料里,则是详细记录着宫人的生辰八字、出生籍贯、入宫的具体时间,和在宫中的调动情况。

琉璃盏十分好看,形似莲花,晶莹剔透,灯芯也不知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竟然散发着淡淡的红光。

虞知意将琉璃盏的图像记在了心里,又用常姑姑的生辰八字掐算了一番。

不多时,她眸光一定:“原来如此。”

皇帝眯着眼:“此事,与常姑姑有关?”

胡公公则是露出了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