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这个炮灰有点东西[快穿]> 87.万年老二 再回奇州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87.万年老二 再回奇州(2 / 4)

毫不夸张的说,他是没感到丝毫孤独的。

小夏大人一腔真心,在他这儿终究注定要错付了。

老爷子见他还是没有回信的意思,忍不住直摇头,说起了另一件事:

“蓝家那边你是何打算?蓝家人这一年都快将书院大门踩烂了,现在整个并州城谁不知道她们在蓝家后院的日子不好过,想方设法求你回去呢。”

“还不够,再晾一年。她们此时是迫于蓝将军给的压力不得不对我屈服,等她们真正意识到问题再说,我不急。”

反正蓝将军有空就会上书院和秋东说说话,可谓有子万事足,秋东说啥是啥,典型的儿子奴,心里急的要死,嘴上还一个劲儿跟儿子表态:

“没关系,爹都听你的。”

秋东觉得这样挺好。

“乡试后我想先去一趟奇州,然后从奇州直接前往京城参加会试。”

老爷子一怔,很快反应过来:

“应该的,听闻那郑氏在奇州城做早食生意,是个极为坚韧的女子,我会叫人私底下多关照几分。”

两人都没说关于乡试秋东能不能上榜的事情。

因为这是个完全不用思考的问题,并州书院囊括了整个并州城八成的青年学子,每年院试乡试的榜单几乎和并州书院平日考试成绩排名相差无几。

若秋东没有上榜,乡试有黑幕的可能都比他发挥失常在考场里睡了三天的可能更高。

“你还想逗成高一回不成?”

老太太细细的帮秋东整理好乡试要用的一应用具,好奇问。

“最后一次了,我保证!”

于是在五日后的乡试中,秋东在考场上答题颇费了些功夫。

毕竟要确保他能拿第二,夏成高拿第一,还是有点难度。

此次并州书院一起参加乡试的共七十五人,有些人是下场试试水,提前积累经验,有些人介于考中和考不中之间,来碰碰运气,而有些人,类似夏成高和秋东,则是奔着解元去的。

至少,秋东对夏成高是这么说的。

夏成高信以为真,在进考场前很傲娇的表示:

“解元只有一个,放手去抢,谁抢到就是谁的,有些人到时候可别找成墨堂哥去哭鼻子才好!”

秋东笑的像个小狐狸:

“是,希望表弟能一直笑下去才好。”

两人挥别身后前来送考的长辈,各自进了考场。

秋东对眼下小小的,人进去了就转不过身的号舍,简直深恶痛绝。两块木板一搭,上面做桌,下面做椅,到了夜间并在一起躺上去以作休憩,是正儿八经的干床板,估计没人能习惯。

白天不防晒,夜间不防风,不防雨,一切全凭考生发挥自主能动性,若是被风吹走试卷或者被雨淋湿试卷,只能自认倒霉,哭天抢地也没用,还会被判一个扰乱考场的罪过,严重的需戴二十斤重的枷锁示众。

秋东只要想想接下来的九日,吃喝拉撒全部都在贡院解决,眼下的号舍便是全部活动场地,就开始脑壳儿疼。

就这还得窃喜没抽到臭号。

只能说这种地方,来过一次就不想第二次,希望一把过。

此次乡试在八月举行,正值初秋,故而又被称为秋试,也就是坊间常说的秋闱。

共考三场,每场三日,内容主要以四书五经策问八股文为主。

第一场从四书也就是《论语》《中庸》《大学》《孟子》中各出一题,每题回答限定在两百字左右。再从五经中各出一题,每题回答限定在三百字之内。再来五言八韵诗一首,方算完毕。

到第二场考试中,只五经中出一道,要求回答限定在三百字之内,此外则考诏、判、表、诰等四种公文格式的书写,毕竟以后当官了这些都是基本功。

第三场考试中,主要以“时务策”也就是时事政治为主,要求考生联系当下现状发表见解,当然必须深度集合经学理论,要不然说的再好也是跑题,理论基础是限定在五经之中的。

从这时候就能看出,院试和乡试之间的难度犹如天堑。

毕竟院试考的再好也不过是每年固定从衙门领钱领粮,享受公务员待遇,手里没有一分权。可乡试考的出彩,得了举人功名就能做官啦。

这一步迈出去,便是真正一脚踩进了士人阶层,可以做学官,当知县。

996看宿主奋笔疾书,周围所有人神情紧绷,挺着胖胖的小肚子深沉的叹气:

“都把范进中举高兴发疯一事当个笑话,可即便放在后世人人有书读的年头,随便一个985,211毕业生,给他们一个县长当,他们可能比范进还疯,到底谁笑话谁呀!”

反正秋东是没心思笑话旁人的。

高强度用脑还吃不好睡不香,需要时时警惕各种意外发生的九天下来,铁打的人都没多余心思想旁的,每个人身上都臭烘烘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