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我的公公叫康熙> 第三百四十四章 言传身教(第三章)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四章 言传身教(第三章)(2 / 3)

道:“在开印之前,避开初一十五宫宴的时候都行,不过咱们今年带了孝,正月里怕是不行…”

四福晋道:“头一年是要回的,跟长辈报备了就好,次年开始就没有定数,可回可不回…”

就像她的娘家,兄嫂都客气生疏。

回去了还要叙君臣之礼,彼此都不自在。

三福晋不赞同,看着四福晋道:“满洲姑奶奶金贵呢,你也别太好性了,多回去两趟,将姑奶奶的谱摆出来,谁还敢扎刺不成?”

四福晋淡笑道:“远了大家都自在,何必凑到一起傻坐着!”

三福晋晓得乌拉那拉家的官司,只看着舒舒道:“你别可跟你四嫂学,贤惠过了,回趟娘家那么费劲,这亲人也是越走动越亲近,越不走动越疏离…”

舒舒不好说什么。

实际上她是赞同四福晋这样的做法的。

省了多少麻烦。

三福晋说的也不算错,可那是针对公府那样的娘家。

亲阿玛当家,那才是娘家。

四福晋这种,异母兄嫂当家的,就是挂着个娘家的名儿。

五福晋沉默不说话。

她去年才嫁进宫中,今年正月也按照规矩,夫妻归省。

就是一顿饭的功夫,家里人仰马翻的,差点出了笑话。

结果先叙国礼。

阿玛、额涅要给女儿、女婿磕头。

五福晋不自在,已经断了归省的念头。

反正现下开府出来也方便,要是想家里人了,就请他们来贝勒府好了。

四福晋与五福晋对视一眼,两人都明白舒舒的难处。

之前她们都在宫里,舒舒行事随她们的例就好。

年礼这一块,之前没涉及到,也就没有人提及。

等到祭礼过后,四福晋就招呼舒舒与五福晋上了自己的马车,细细嘱咐舒舒。

“娘家与姻亲并没有定数,不外乎‘礼尚往来’,你们虽辈小,却是位尊,外头的年礼先进来,到时候你酌情回礼就是,这样就有了例,来年就省心了…宗亲那里,你们还没有封爵开府,长辈送的就是人情贴补,倒是不用想着马上还回去…”

皇上的儿子多,早年裕亲王这个王伯父有给皇子阿哥们预备压岁钱的前例。

后来,恭亲王也跟着效仿。

不过那是二十九年之前的事了,早停了很多年。

现下攀上的宗亲,是上三旗那几家公府、将军府。

与其说是走礼,更像是孝敬。

也是可着宫里的皇子阿哥。

下旗的皇子阿哥,就没有这份年礼。

这是给皇上看呢。

舒舒仔细听了,小声道:“我娘家那边的亲戚还好,即便我有了失礼的也没什么;主要几家国舅府,还有郭络罗家,我心里拿不准…”

名义上,赫舍里家、钮祜禄家、佟家才是诸皇子的外家。

然后生母娘家,也要算一份。

这就是四家。

四福晋拍了拍她的手道:“回头我找了旧礼单打发人给老九送去,你们看着差不多的就行,不好怠慢了,总要面上过得去,不过也不会亏,每年年底,各家也都会往宫里送银子…”

说到这里,她沉吟着:“妃母娘家,按照规矩,也是他们的年礼先进来,不知道郭络罗家什么状况…若是迟了或耽搁了,你就比照着国舅府的礼减三成,也就差不多了…”

乌雅家那边就是如此。

即便德妃对两个儿子有所偏颇,可是乌雅家对宫里的两个皇子外甥都很亲近。

因四阿哥是大外甥的缘故,对四阿哥还格外看重一些。

五福晋跟着听了一遍。

去年年底,她与七福晋的年礼,也跟舒舒似的,请教过四福晋。

她一直没有插嘴,等到四福晋说完,才补了一句:“郭络罗家的礼,已经开始送了…”

说到这里,她带了迟疑:“我们府的礼单昨天递上来,比照着去年翻一倍,大舅母跟着到府中哭诉,说是娘家本来在治丧,结果阖家老少被慎刑司带走了,求五爷出面,五爷不肯,说九阿哥管着内务府,行事会有分寸,金家肯定有不妥当的地方…”

舒舒还是头一回听这个消息,倒是并不算意外。

康熙要查,金家这条线怎么跑得了?!

“金家,谁去世了?”

舒舒问道。

“是金家老爷子…还有大舅母改嫁的妹子,也是前些日子没了…”

五福晋简单说了那父女俩的死因。

如今有句老话,叫年关难过。

说的是冬日苦寒,上了年岁的老人不好熬过去。

可是金家老爷子死的莫名其妙,醉酒冻死。

金家那位改嫁的姑奶奶,是杀夫后自杀。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