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过一年啊……
李清月在随着刘仁愿的迎接队伍前往泗沘城的路上,便同老师分析道:“现如今的情况倒是挺明确的,百济之北就是高丽,我们渡海而来,势必要为攻伐高丽的目标做好准备。”
“百济以东就是联军新罗,但新罗王室有其自己的算盘,如今依附大唐不假,却未尝不想在此地独立分一杯羹。”
“新罗再往东南去的倭国,则意图支持百济内部的反叛军势力与我方抗衡,或许还有更进一步掠夺的野心。只是因为其国中大君恰好过世,这才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
“那么姑且不论新罗这个佞臣的野心,我们如今面对的敌人就是高丽、百济反叛军和倭国。”
一共三方!
李清月不由笑道:“小小一片海东之地,局势还挺复杂。”
她落笔在面前的纸上,将北面、东面和境内的敌方势力都给圈了出来,随后转头朝着刘仁轨问道:“老师觉得,我们现在该当先解决哪一方的问题?”
刘仁轨凝视着这张图纸。
他在作战上或许还少了些实战经验,但以他这等几十年宦海沉浮的履历,要将眼下的情况给分析清楚却不难。
外间车轮作响中,车内的长者在片刻思忖后徐徐开口:“高丽是我们必须做好随时出战准备的敌人。我们虽然不是战场的主力,但苏将军那头一旦需要我们同步做出支援,就必须能顺利出击。”
“但说实话,高丽的实力经由唐军的几次削减已经大不如前,不是需要我们能势如破竹,最要紧的,是这个两路合并后一击即中的时机。”
李清月并没有吭声,只是在刘仁轨说完后,提笔在百济和高丽之间画出了一道连线,上书时机一字。
她思忖了一番,又在上头写了两个月的期限。
已在大唐和高丽边界上的苏定方和其余行将赶到的府兵,最迟在两个月内就会正式朝着高丽进发,以图将这场战事赶在冬日之前完成。
如此一来,百济这边的策应,应当也得在九月底之前。
刘仁轨继续说道:“相比之下,倭国是这三方中最有潜力的敌人。”
“大约是一十年前,大唐曾经迎来过一批来自倭国的使者,这些人并不仅仅是来中土朝贡的,还是来进学的。所以十五年前,在倭国境内掀起了一场变革,叫做大化改新,其中实行班田收授法、租庸调制等方法,就是从大唐学去的。”
刘仁轨并未因为对方这等小国胆敢与大唐为敌,就对其有所轻视,反而相当慎重地说道:“卧榻之侧的敌人并不可怕,但懂得向敌方示弱,甚至从中学习的对手,就得重视一些看待了。”
“好在,若如左骁卫将军所说,这一路的敌人得先稳定住国内的局势,才能有动兵的机会。”
李清月思忖,应道:“但也保不准,这位早早执政的皇太子会选择来一出瞒天过海。”
她提笔在倭国和百济之间的连线上画了个加重的
星号,而后标示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
总之,谨慎一点总不为过。
刘仁轨就算没说,李清月也听得出来他所持有的态度。
对于一个这样的敌人,必须对其给出一个足够强有力的打击,才能让其放弃一些不切实际的梦想!
她望着面前的图示,说道:“最后就只剩百济内部的反叛军了。”
刘仁轨接道:“这一路其实也是危险最小的一路。百济的绝大部分王族和贵族都已经被苏将军带回了国内。一十一部司官制下的朝堂都已经被尽数拆解。他们要想掀起风浪,其实应当趁着我们还未抵达百济境内的时候。”
可惜,这个时机被他们给错过了。
当然,说错过可能并不怎么合适,因为他们原本想要选择的,是一个更为稳定妥帖的办法,那就是用倭国势力介入。
可那头的意外,让百济叛军的行动被迫推延,这一推延,就等到了李清月和刘仁轨的到来。
“在我们已经到了的情况下,他们的胜算只有可能借着两个机会,一是我方被完全困在了高丽战事之中,一就是倭国卷土重来,对他们提供了足够的支援。”
李清月点了点头,只是为了确保各项因素都被考虑了进去,还是多问了一句:“老师觉得,他们不可能做到在我们协助出兵百济的同时截断粮道吗?”
若按照苏定方和黑齿常之等人交手的情况看,这些人对于百济的地形利用已经到了极致,起码当黑齿常之来守,苏定方来进攻的时候,后者没法占到太大的便宜。
那么没法确定他们到底能不能将这个擅长把握地势的长处用在其他地方。
但刘仁轨想了想还是给出了一个相对笃定的答案:“有可能,但很难。”
“但凡他们活跃的位置不是现在的任存山地界,他们都可以试一试做出这样的行动。可你看。”
刘仁轨伸手朝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