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3.第43章(1 / 3)

几人刚要进入大殿, 后面又来了一群人,内阁首辅徐阶,次辅袁炜, 兵部尚书杨博。

朱翊钧自己抱了个垫子, 就在大殿旁边一根柱子旁边坐下来。

嘉靖余光扫了他一眼, 随他坐着, 没管他。目光又投到下面一众大臣身上。

他先个徐阶赐了个座, 毕竟也是六十岁的老头儿。严嵩走了,内阁这一摊子事儿, 往后就指着他来干, 他们之间的相处自然是君圣臣贤。

胡宗宪在浙江的时候,就已经被罢黜所有职务,封疆大吏变阶下囚,被锦衣卫马不停蹄押解回京。

陆凤仪弹劾他十大罪状, 每一条都足够让他人头落地, 胡宗宪甚至没有太多为自己辩驳的余地。

言官想要弹劾一个人, 必定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们往往代表的不是自己, 而是一个庞大的派系。弹劾谁,用什么理由, 要达到什么目的, 其他言官如何跟进……每一步都经过精密的计划。监察之外,更具有深刻的政治目的。

通过一件不起眼的小事, 一个无足轻重的小官, 最终扳倒一位朝中重臣,甚至内阁辅臣的例子比比皆是。

陆凤仪背后撑腰的人是徐阶,况且他弹劾胡宗宪的十大罪行倒也不是全然捕风捉影,有的也是以事实为根据。

总的来说, 胡宗宪凶多吉少,流放、充军甚至砍头都有可能。

嘉靖却不问罪,上来先问了些当时台州战役的细节。

倭寇集结两万余人,五十艘战舰于外海,探查虚实,伺机而动。

七日之后,从西凤岭登岸,至宁海大肆劫掠。戚继光判断倭寇的目的是吸引兵力,调虎离山,目的是趁虚进犯台州府。

戚继光经过周密部署,亲自率兵前往宁海。果不其然,倭寇探查到他的动向,随即兵分三路,攻打桃渚、健跳、新河三处。

这三处地方新河城最为特殊,这里是戚家军驻扎之地,戚继光率军赶往宁海,新和城中只剩下老弱妇孺。

而倭寇第一个进犯目标就是新河城。

听到消息的时候,戚继光手下的将领比他更慌张——父母老婆孩子都在城里,这是要被偷家了,换了谁都慌。

但戚继光不慌,因为新河城中有一个人,一个让他都畏惧不已的人——他的夫人王氏。

王夫人乃是南溪将军王栋之女,威猛、晓畅军机,常分麾佐公成功。

新河城很小,倭寇却派出主力军围攻。城中百姓惊恐,人心惶惶。

情势危急之下,王夫人站了出来。

朱翊钧听过许多抗倭故事,但这一段是他没有听过的。

他知道这些倭寇中的日本人(也有中国人,欧洲人)非常厉害,他们被称作武士,,个个身负绝技,还特别拼命。佩戴武士刀,是一种听起来和绣春刀一样厉害的武器。

这些武士终日飘荡在浙江、福建外海,想起来就找个地方登岸,烧杀抢掠一番,几十个人就能击退几千明军。

现在在新河城外的不是几十个日本武士,而是数以千计。

朱翊钧听得十分紧张,也想知道王夫人如何依靠少得可怜的守军和满城女眷和孩子,守住新河城。

王夫人将仅有的守军召集起来,张贴告示,稳定民心,又让他们去将老百姓聚集到城中央。自己则来到军械库,调用所有军备物资,铠甲、武器分发到老百姓手中。

王夫人虽有指挥作战的本领,但客观条件不允许。孔子在《论语》里说:“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

让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老弱妇孺去打倭寇,这是在拿他们的命开玩笑。

但王夫人除了威猛,还有谋略。

城中百姓换上戚家军的盔甲,拿上武器,登上城墙。倭寇远远望去,小小的新河城旌旗飘扬,人头传动,杀声震天。

倭寇被这声势震慑,不敢轻举妄动,决定先观察一下。

王夫人的缓兵之计奏效,第一日,他们就等来了援军。

就是这个时候,一身戎装的王夫人亲自率军出城迎战,与援军前后夹击,大败倭寇。

朱翊钧捧着脸,听得格外认真,甚至忍不住轻轻“哇”了一声。

在宫里,他虽然接触过的女性不多,但见过的却不少。

那些后宫中的妃嫔、女官、宫女,说到底也不过是围着皇帝一个人转而已。

原来在遥远的浙江,一位杰出的女性在危难时刻,不仅能够稳定局势,上演空城计迷惑敌军,还能亲自领兵,上阵杀敌。

其实,这大殿中这么多人,上至皇帝,下到大臣,各怀心思,只他一个局外人听得入了神。

嘉靖不想杀胡宗宪,但又不好跟徐阶对着干。问过了台州之战,又关心浙江现下的情况。

胡宗宪说道:“浙江倭寇现已经肃清,又开始在福建、广东一带作乱,罪臣于三月前传令戚继光带兵前往剿贼。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