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宫廷悠游岁月> 第 165 章 宫廷岁月165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 165 章 宫廷岁月165(2 / 3)

多叹息。

这次献上藕煤给郭敞分忧,她用心了吗?是用了心的,比别次不同。但之所以这样用心,本质上是因为郭敞要的‘真爱’她给不出,某种意义上她是愧疚的,所以想要给他别的东西找补。回报他,好叫自己心里好受一些,至少没有欠人情债的沉重。

是的,素娥不会因为没法回报郭敞的真情就觉得对不起他,且不说他是皇帝,随时可以抛弃她,对这样一个人再是如何‘封心绝爱’也不必心虚。就算对方不是皇帝,和她是关系平等的男女,也没有他爱她,她就一定得爱他的道理。

爱是一个人的事,相爱才是两个人的事。

不过‘欠人情’的感觉还是有的,无论男女,对一个自己一直喜欢自己的人都很容易产生类似的感觉,因为确定自己绝对无法回应对方——当然,前提是这个爱慕着通过正常的方式表达爱慕。素娥和郭敞的情况其实不算正常,但放在封建社会的皇宫里,好像又没什么不对的。

素娥原来是抱着类似‘还人情’的想法的,但郭

敞这般样子,只让素娥觉得欠的人情更多......

心里深深叹了口气,素娥也没法说什么,此事也就这样了。之后再有人和素娥提起藕煤的事,已是元宵节前后了。这一日郭敞领着后宫并皇亲国戚、朝堂肱骨上了宣德门上城楼,与民同乐观灯山。

素娥一面看着楼下景观,一面和陆美人、苏妙真坐在一处说话。妃嫔难得有看宫外光景的时候,哪怕清高如苏妙真,此时也对楼下人群、景物目不转睛。

素娥是见识过后世的城市夜景、灯火阑珊,但古代的夜景或许在‘光亮’‘色彩’上多有不如,不过正是因为少见,反而没有后世的‘滥用’。配合着古装的人群,含蓄优美,哪怕吵吵嚷嚷,也没有浮躁喧嚣之感。

所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随着夜色落下,月上柳梢头,街面上是一刻比一刻热闹。大燕的元宵节本来就堪称最重要的节日,比元日、除夕这一对年头年尾还要更有存在感。

当月亮升起来,灯火也就点亮了——元宵节的欢乐氛围,人群涌动算一半功劳,另外一半却得算在这盛大灯火里。所谓‘笙歌归院落,灯火下楼台’不动声色而极写富贵,现代人都沉醉于霓虹闪烁间的目眩神迷,更不要说缺乏夜间照明的古人了。

这灯火在古代何其可贵!而有了这样的认知后,又仿佛街上灯火更添美好。

大燕本就有不行宵禁的传统,凡繁华处必有夜市,到了元宵灯会时更不要说了,处处都极尽繁华。而在这之中,又数内城御街最为热闹,宽阔的大街两侧全是做买卖的、作场表演的、驻足瞧看的、密密麻麻的灯架......

种种热闹,数也数不尽!而且随着越往御街尽头宣德门前,这种热闹越发收不住!

“饶杂碎汤,饶杂碎汤,买得熟羊肉饶杂碎汤哩!”“查梨条卖也!查梨条卖也!”“十色糖、糖糜乳糕浇、香糖果子、西川乳糖、狮子糖,百色糖果皆有哩!”“羊家好羹,羊家好羹,三脆羹、金丝肚羹、百味羹、鹌鹑羹卖也!”“桂花香馅儿裹着胡桃哩,好香甜元宵!”

“俺本是穷乡汉儿,没甚么堪夸伎艺!又不会杂技戏,好上绳踩跷;又没有好口齿,好说话唱曲。不过是赶着今日热闹,唱一个村朴朴《太平歌》儿,又说些乡里新近稀奇事,兼叫卖村里自家果子,好回乡生活...”

又有外乡卖艺的表演完毕之后要赏钱:“利地上住,旺地上行,元宵佳日,手到跟前,莫空手哩!孩儿,你且托了盘子去,看官且要赏你呢!”

素娥侧耳听街上话音,虽然繁杂,但仔细听竟还能听出一些。笑着对陆美人和苏妙真道:“去年没在宫中过元宵,前年刚生下红孩儿,虽说出了月子,但还是依着太医,多在屋子里养着,不去凑热闹。竟连着错过两年的元宵节观灯......”

陆美人道:“原本下头还说呢,说是去年官家不在京城过元宵节,虽说照着常例还是搭了灯山。可底下人惯会看人下菜,官家都不在京城,灯山即使要搭,也不必讲究些新意巧

思了,竟是照着前几年旧事来就是了。

憋了去年一会?[(,京里百姓想着今次元宵节该更好些的,却没想到官家让简办...今年冬寒,不少地方都受灾,京城光景好些,虽不至于省了灯山,可到底不好大办。”

“瞧着这也很好了,说是简办,可热闹是一样的。”素娥看着城门楼下、御街之上搭的巨大灯山,真心实意地说。

这样的灯山在后世都不多见,只有地方上办相应主题活动的时候才能见到,而且还不是手工的。虽说手工不手工的,对她这个半个工业党其实不重要,但她也承认,有时一些纯手工的工艺,对‘震撼感’是有加成的......

“倒也是,说到底京中是天子脚下,总不会差...”说到这里,陆美人停顿了一下,然后才接着道:“这里头也有顺仪娘娘您一份功劳,藕煤的事儿利国利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