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玄幻魔法>旧日音乐家> 第一百四十章 做个游戏(加更4700字)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一百四十章 做个游戏(加更4700字)(2 / 4)

无人起身,所有人都在原地整理笔记,消化收获。

再次投入到忙碌的乐团筹备工作的范宁,过了相当一段时间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这堂世界首次的和声学授课,造成的反响是多么快速,又是多么深远。

学生们带着笔记的那些讲义,如山洪暴发般地扩散了出去。

范宁的讲义内容其实很简单。

由于这个世界没有投屏,板书乐谱的效率又太低,他提前按照知识点的分布,汇总了00多例大师作品片段,做了两级编号后让学校印刷并配发给了选课的同学。

这样分析到某一例时,直接说“请看多少条第几小节”,台上台下就能互相对上了。

除谱例之外上面没有任何的东西,一个字都没有,所以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版权着作。

但听课的人都将范宁的讲授内容,尽可能地填充到了每一寸空白处,从范宁对“当我们谈论作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四门课程导言开始,一直到最后的转调技法、和声功能圈和调性布局原则。

那些记录得相对完整、相对更有条理的讲义,被大量的学习者借去复印,一传十,十传百...

如果说范宁此前的演出或创作活动,影响的是偏实践或市场化的、活跃在舞台上的作曲家或演奏家...

那么这一次他对传统《作曲学》的革新思想,以及第一门《和声学导论》的问世,则在教育界、学术界、音乐界甚至是更广泛的艺术界引起了强烈的震动!

在这个存在神秘,人们过于依赖灵性的世界,“多以灵感驱动”和“理论粗放滞后”可不仅仅是音乐领域的通病。

而现在很多人开始了反思。

包括艺术理论学者或教育家,包括需对“艺术事业繁荣度”负责的当局,还有那些渴望更进一步的艺术家们。

或许是巧合,就在为期三天的和声学课程结束的次日,另一件同样引起各国音乐界关注,尤其是让乐迷异常兴奋的事情也宣布了:

范宁的第二张唱片,正式发行开售。

是的,在他第一张夏季音乐节唱片获得首批销售440份、累计销售10份的三星带花评价之后。

间隔之短、效率之快令人咂舌。

更吸睛的是,这位指挥家居然不是选择继续录制管弦乐作品...

他居然来了个钢琴独奏!

范宁指挥,这回选择了以钢琴家的身份首次与公众对话,而且同样是新作,再而且,仅仅只有一首!

作品名字还特别长特别直白复古。

可能是0镑定价的独奏类唱片比上次低了10镑,可能是已发行过一段时间的乐谱存在预热效应,也可能是专业的艺术市场分析..总之这次霍夫曼唱片公司的信心似乎比上次还足。

在没有“预订摸底”环节的前提下,直接向工厂下达了000张的首批生产任务!

他们作为一家管理模式先进的公司,库存成本控制一直都是行业领先,存在成熟的产销节奏,生产一批消化一批,误差较低。

看来是有较大把握,认为范宁的这张唱片能冲上四星评级的首售门槛了。

销售火爆进行中。

而且微妙的是,他的《和声学导论》与钢琴唱片开售的时间衔接在了一起就算了,《为固定低音主题而作的...键盘练习曲》还正好是一首中古风格的大型复调作品!

仿佛是在预示着下个月底的第二门课程:《对位法导论》!

双重的事件影响迅速扩散至海外,率先向范宁抛出橄榄枝,重金邀请其出国授课的,就是严肃音乐发源地西大陆的神圣雅努斯王国音乐学院。

行文措辞中也暗示了如果范宁愿意,他们会详谈关于荣誉头衔的授予事宜。

其他国内外的知名公学迅速跟进邀请。

同时各方学界和出版社也在向圣来尼亚大学打听,他们那有没有不带“导论”二字的详细版《和声学》教材。

讲义虽好,但...不够啊!

“还有没有更多授课排期”的问询也仍旧千篇一律地出现。

校方接听电话的工作人员,回答逐渐机械重复:“暂无/暂无,要看范宁教授的下步动向。”

范宁暂未太多留意这些反响,他一直在忙活着自己的。

下一个比较重要的时间节点是10月日的周六。

特纳艺术厅的改扩建工程竣工后,经一个月的装修,及三天“神秘学”版方法的通风换气,已经可以进驻了!

实际上连着宽阔台阶的艺术厅正门仍然进不去,里面包括检票大厅、交响大厅、室内乐厅、还有好几个大型美术展厅在内的工程仍在收尾。

但从建筑侧门进入,众人的办公室、会议室、贵宾客房和范宁自己的起居室已经到位。

排练厅也投入了使用,借着学校场地办公或排练了二十多天的人员,终于可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