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武侠修真>长安好> 494 创业未半而中道发家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494 创业未半而中道发家(2 / 3)


骆观临不置可否地反问好友:“……你起初尚且担心她存反心,若她果真造反,你走是不走?”
王望山彼时很忧虑会误上一条凶险的贼船——
王岳想起此事,笑着道:“记得那时你还宽慰于我,说大人上面尚有父兄可以压制于她,让我不必过于担心……”
他话说到这里,骆观临也忍不住发出一声笑音。
今时再观昔日之言,便觉得实在可笑,他那时是何来的信心,竟觉得她的父兄是可以压制得了她的?
“看来那时你也只是雾里观山,只当大人乃是一小丘……”王岳道:“殊不知,却是座巍峨的山颠巨岭啊。”
骆观临没有否认这个说法。
王岳这才笑着摇头,迟迟答道:“我不走。”
他道:“如今世道多战火,唯有江都见清明……你我皆知,这并非偶然之下的运气。”
“世事变幻莫测,自入江都之后,我之想法也无时无刻不在变化着……”王岳拿下定结论的语气说道:“今我所感,大人所行之道,即为天下正道,没有不跟从的道理。”
骆观临:“自古以来,每个反贼的拥趸,大抵都是这样想的。”
王岳轻“嘶”一声,转头看向好友:“果真?论起为反贼之拥趸,我自不比你经验深厚,你可莫要诓我——”
“……”骆观临眼角一抽。
王岳“哈”地笑了。
骆观临也负起手来,无声笑了笑,待往事显然已释怀大半。
王岳伺机又问道:“所以,走是不走了?”
“暂时不走。”骆观临负手而行,语气淡淡:“诗还未写。”
王岳忙问:“又要写诗?”
骆观临“嗯”了一声:“受人之托。”
此番常岁宁亲自赶往瘟疫之地,骆观临是不赞成的,并试图劝说过。
但常岁宁心意已决,便与他道:【要去啊,若我不亲自去,回头先生为此事赋诗夸赞我之时,怎好做到真正言之有物?】
骆观临神情几分莫名:【某何时说过要赋诗?】
常岁宁道:【我现下正要托先生赋诗啊——待我办成此事,还望先生不吝赋诗扬我美名。】
又很认真地提出无理无耻的要求:【届时我若出了两分力,还望先生在诗中夸大为十分——只是不知先生可会觉得吃力?】
是将好大喜功,沽名钓誉写在了明面上,半点遮掩都没有。
然而,对此类人最是排斥的骆观临彼时听在耳中,却半点也生不出厌恶之情。
他想,大抵正是因为王岳方才所言,所谓声名也不过只是她行事的手段,从来非她真正所图。
“倒不知大人那边如何了……”提到此处,王岳面上现出几分忧色:“那么多的百姓都染上了瘟疫……想来局面必当格外忙乱。”
这样大范围的瘟疫传播,放眼史书之上也是罕见的。
“朝廷派来的医者也去了沔州一同救治患疫百姓……”骆观临道:“这也算是一件好事了。”
自京中而来的那些医者,前些时日一直跟着钦差留在岳州附近观望,直到常岁宁之举传到京师,圣人权衡之下,遂令钦差带着医者同去沔州医治百姓——
王岳低声叹息道:“大人此番,等同是逼着朝廷救治这些百姓……”
他家大人在沔州安置患疫百姓的消息早已传开,反观朝廷派去的钦差和医者却迟迟没有动作,而若他们就此回京,朝廷在这件事情当中,又当如何自处?
即便天子否认了投毒之事,但各处的问责声仍未能消止,卞春梁甚至依旧借此在大肆煽动民心……
迫于局势,天子只能严斥了军中“安置百姓不力”的过失,并让钦差带着医者们去了沔州救治百姓。
随着收容的百姓越来越多,沔州正是缺人之时,常岁宁对这些医者的到来也很欢迎——她即便待朝廷不满,但百姓的安危更重要,如此关头,她没有理由拿百姓的性命去与朝廷在此事上别苗头,置无用之气。
王岳此时道:“观此时局面,朝廷恐怕是想就此将真相混淆过去……”
他们都知道真相是怎样的,始作俑者是何人,但朝廷和天子显然打定了主意否认一切。
“可是死了那么多无辜的百姓……”王岳失望而无力地叹气,然而隔了片刻,却道:“但我总又觉得,依大人的性情,应当不会答应——”
不会答应让朝廷就此混淆揭过此事。
骆观临意味不明地道:“但那并不明智。”
朝廷要捂住此事,不外乎是挽救舆论,维护朝廷摇摇欲坠的威信。而若她坚持要揭开此事,便等同站在朝廷和天子的对立面,一个不慎,便很容易招来真正的大祸事。
总之,让常岁宁出面来做此事,实是下下之策。
“我相信大人不会置之不理的。”王岳笃定道:“且若换作是你,你必然也会去做。”
骆观临没有否认。
王岳又笑了笑:“所以说咱们大人的行事作风,实则是很对你心意的。单凭这一点,你便是舍不得走的。”
王岳这句话中并无发现真相的恍然之感,反而像是早已看透了这一点。
骆观临意识到什么,转头拧眉问:“……你既已认定我不会走,何故昨日还在替我倒数离开之日?”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