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历史军事>三国:开局被董贼挟持> 第283章 三件事情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83章 三件事情(1 / 2)

孙策和甘宁等人带兵离开之后,刘辩和刘虞等人就开始着手准备三件事情。

第一,改革军制。

如今刘辩麾下的军队,有曾经的幽州军,并州军,凉州军,还有马腾麾下的军队。

这些军队的编制杂乱无章,其中还有不少老弱病残,这些老弱病残几乎没有战斗力。

改革军制,不仅可以统一号令,还能淘汰掉其中的那些老弱病残,减少军费的开支。

可以毫不夸张的讲,这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因为军制的改革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的提升。

关系到刘辩的统治是否牢固。

第二,迁都洛阳。

如今刘辩的皇宫设置在幽州蓟县。

但是幽州蓟县距离并州,凉州还有司隶州较远,不方便对其他三州进行统一的管理。

加上洛阳一直是大汉的权力中心,唯有定都洛阳,刘辩对大汉的统治才能名正言顺。

所以迁都这件事情也是刻不容缓的。

当然迁都也并不简单,想要完成迁都,首先需要修缮废弃的洛阳皇宫,还需要从司隶州的其他地方迁移百姓进入洛阳。

整个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钱粮,还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协调。

所以迁都这个任务,实际上并不比改革军制更容易。

这也需要大家去消耗无数的精力。

第三,还是大力发展刘辩治下的经济。

首先需要发展农业,特别是并州凉州和司隶州。

这三州之地虽然面积不小,但是大部分的地方因为饱受了战争的摧残,出现了大片大片的荒地,而且许多百姓因为战争,直接或者是间接而亡,劳动力大幅度的下降。

在这种情况下,想要保证粮食的自给自主,就必须由朝廷来统一协调生产关系。

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屯兵能够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除了发展农业之外,还需要大力发展工商业。

东汉末年,工业技术很落后。

这里所讲的工业基本上全部是轻工业,涉及到最多的是丝绸和陶瓷。

刘辩颁布了政令,鼓励百姓发展轻工业。

百姓利用农闲的时间,可以从事织布等活动。

织好的布,由朝廷统一进行收购。

然后再由朝廷组织商队,将这些布贩卖到大汉其余各州。

由此在刘辩的麾下,诞生了大汉第一批由国家控股的企业。

这些企业直接对刘辩服务,他们赚取的利益大部分直接上交朝廷。

不得不说刘辩悄无声息的就完成了一个划时代的举动。

一旦这些由朝廷控制的商户兴起起来,他们一定会削弱世家望族的影响力。

因为现在的大汉大部分的商业都是被世家望族所控制。

等到世家望族在商业领域的影响力减弱之后,刘辩再想大刀阔斧地整治这些世家望族,也就会少了许多阻力。

可惜放眼整个大汉朝廷,如今还没有人有常风这样的远见。

所有世家望族们还在关心自己得到的一些蝇头小利,他们却不知道一把刀已经悬在了他们的头顶上。

工业带动商业能够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

工商业如果发展好了,刘辩所统治的地域将会变得越来越富有。

到时候百姓能够吃饱穿暖,家中还有余钱。这定会使大汉其余地方的百姓争先涌去刘辩的治下,如此一来就能解决人口紧张这个问题。

除了发展农业和工商业之外,还需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作为后世来人,刘辩非常清楚一个道理,人才就是生产力。

在刘辩的命令下,幽州,并州,凉州还有司隶州,先后新修建了上百所学堂。

刘辩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扫盲,同时让治下的百姓懂礼仪明事礼。

当然学堂也会教大家忠君爱国,做一个有用的人,有价值的人。

除了开办普通的学堂之外,在刘辩的示意下,刘辩还开办了一些实用性的学科。

比如医学,工匠学科等等。

同时刘辩也一直不遗余力的提高匠人和医生在大汉的地位。

对于一些有贡献的匠人,甚至直接赐予了官位。

这在大汉其余地方是不可能出现。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刘辩的麾下,在短时间内聚集起了许多工匠。

甚至刘辩还得到了华佗和张仲景的效忠,

“现在皇上的治下共有军队将近三十万人,除掉其中十万老弱病残,我们有精壮的士兵将近二十万人。”

刘虞扭头看了四周众人一眼,接着讲道:“我们现在有四州之地,利用这四州之地我们想要养活二十万军队应该不难。所以我们经过商量之后,建议皇上暂时保留二十万大军。”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