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玄幻魔法>康乾盛世,我吃定了!> 第三百四十四章 喀尔喀、朝鲜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三百四十四章 喀尔喀、朝鲜(1 / 1)

第344章喀尔喀朝鲜

满清退出北京退的太果断了,这完全打乱了朱怡炅的部署。

整个北直隶虽未直接糜烂,但山东、河南两省的长期糜烂,还是对北直隶造成了间接性影响。

光是从两省不断逃荒过来的饥民,就已经快压得北直隶喘不过气来。

那些北直隶地方官所以完全躺平,也是在此。

嗯,明军现在也是这么干的。

只治理城镇,乡村则交给百姓自己解决。

同时又疏导流民迁往河南、山东那边开荒落户。

要不然,不说粮食够不够,这些外地流民与本地土著之间的矛盾就得先激化。

广东那边延续百年的土客矛盾便是如此。

某种意义上,也得亏林大王在广东做的太过分,导致两广人口损失严重,这才让明廷接手以后不至于面对日益激化的土客矛盾。

有矛盾,直接迁户就是,反而有大把土地能够安置。

北京城这边,明军还在着手赈济灾民。

值得庆幸的是,满清虽然跑了,但并没有焚烧皇城宫殿。而且相关的《明史》稿件、清史稿等一应藏书也都没有带去。

胤本来是想带去的,《明史》还好说,清史稿被明军拿到手,那还得了?

戴铎提醒:“且不提这些都只是死物,就算真的带去。北京一下,明廷照样也能够编纂《清史》,根本不会有人怀疑真实性。带与不带,本就区别不大。而且,为成大业,便是与那明廷皇帝称臣,又有何不可?摄政王以为然否?”

胤深以为然。

……

却说宣统小朝廷带着京师八旗全族退回盛京,但包括盛京在内的辽东地区地广人稀,而且还气候寒冷,大片土地都不适合生存。

这也是多尔衮的锅,满清八旗人口本就不多。

明末乱局,多尔衮为坚定南下中原的决心,更是将全部人口都迁入关内。

辽东关外之地,至此成了化外之地,并且有清一朝也都禁止开发。

所谓流放宁古塔里的宁古塔,便是如今的黑龙江了。

这里的八旗镇守将军也叫宁古塔将军,直到康熙十五年宁古塔将军迁往吉林乌拉。

乾隆二十二年又正式更名吉林乌拉将军,这才定制。

吉林省名,其实也是源于吉林乌拉将军,满语意思为海岸边的城池。

历代满清皇帝都在极力控制关内汉民迁往关外。

直至清末,辽东人口也才不过一百多万。

只现在的台弯,人口都已经快要超越他们,而且台弯还在持续接纳闽浙两省多余人口的迁户。

现在的辽东关外,就算加上京师八旗人口,也至多不会超过五十万。

而且不是旗兵,就是旗人大爷。

都是享受惯了好日子,要让他们再去种地不仅困难,而且也不定能种成啥样子。

现阶段只能全靠那些包衣奴才,还有一些早年流放的奴隶,以及逃难寄居关外的汉民人口。

胤做了两手准备,先是下令治下人口尽可能抢种冬小麦,然后立刻发动对外战争。

而且还是两路出兵,向北劫掠喀尔喀蒙古,向南攻打朝鲜。

别说去压榨野人女真给粮了,野人女真就是索伦部……

喀尔喀蒙古和乌里雅苏台将军完全一头雾水,他们到现在甚至才知道朝廷换了皇帝。

不对,不是换了皇帝,而是二帝共治。

两边都说对方是伪帝,还是父子局!

胤的战争理由很粗暴,就是乌里雅苏台将军联合喀尔喀蒙古诸部,投靠伪帝雍正。

这一听就是纯扯淡,胤压根没去跟喀尔喀通信。而且喀尔喀严格来说是迫于喀尔喀压力,才归顺满清自保。

满清对喀尔喀也一直都是羁縻统治,因为太过偏远严寒,统治成本太高。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