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第262章 给你封个猴儿吧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62章 给你封个猴儿吧(2 / 3)

,陈景恪回到家中,提笔给方孝孺写了一封信。

简短的客套叙旧之后就直奔主题。

对他为朝鲜王朝溯本追源之事表示赞同,同时隐晦的提醒他别玩崩了。

之后就是拜托他,将辽东和半岛上的人文变迁了解清楚,并记录好。

再然后就是叮嘱他保重身体,期待他归来云云。

写史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尤其是朝鲜文字记录不全,年代还非常久远,更是麻烦。

很多历史,只能从中原史书中翻找……没有三五年是不可能有结果的。

这期间倒不是说他不能回来,而是不能经常回来。

不过还好,朱元璋给他封了个官,这几年算是熬资历。

等朝鲜史书写成,才是真正的携带荣誉而归。

直接进入中枢为官都不是问题。

当然,也要看他自己愿不愿意为官了。

这事儿还真不好说。

方孝孺是个有大抱负的人,向来不缺少主见。

一旦下定决心,十头牛都拉不回来。

即便是陈景恪,也很难逼迫他做不愿意的事情。

当然,这也正是陈景恪选中他的原因。

要是他唯唯诺诺,又如何能承担得起给程朱理学掘墓的重任。

事实上陈景恪却不知道的是,方孝孺还真有着自己的计划。

大明程朱理学太过于强势,想要推出新儒学阻力实在太大。

即便有朝廷支持也很难。

朝鲜的文人虽然也推崇程朱理学,但远不及中原文人那么痴迷和霸道。

他想先在朝鲜文人群体里站住脚,如果能成为旗帜人物就更好了。

等时机成熟,就在那里宣扬自己的新儒学。

然后再携带门徒返回中原,正面与程朱理学竞争。

编写朝鲜史,就是树立威望的最佳时机。

陈景恪要是知道了他的打算,恐怕也只能感叹。

不愧是敢喊出‘诛我十族又何妨’的人,又岂会变成任人摆布的棋子。

接下来一段时间,陈景恪在新宗藩制度的框架下,制定了商贸之都计划。

大致确定了淡马锡的制度框架。

“商业最重要的就是效率,所以必须简化办事流程,提高行政效率……”

“稳定和秩序也尤为重要,大明必须确保淡马锡的稳定。”

“还要建立一套相对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

“这就必须要求衙门廉洁守法,所以有必要建立一套独立的监察机构……”

“商业秩序更要建立好,不能出现有事儿却找不到人处理的情况……”

“对商人也要提出规范,守法者受到保护,违法者严惩不怠。”

“想在这里经商,必须在衙门注册,并规定经营范围。”

“超范围经营视为违法,可以按照章程给予相应的处罚。”

陈景恪将自己的想法,一一告诉了朱元璋和朱标,主要是给朱标讲的。

结果自然是没有什么意外,通过。

朱元璋和朱标的想法很简单,行不行且不说,先去试一试。

反正是南洋上的一座小岛,不行就再废除,只要不影响大明本土就可以。

接着朱元璋下令,将淡马锡设置为大明的一个府,并委任了第一人知府。

人选有点出人意料,由鸿胪寺官员傅安担任。

傅安本为从七品官,去年出使高丽担任千人使节团副使,表现优异进入朱元璋视线。

人还没回京,就被接连提拔。

今年随凯旋大军回京,再次被破格提拔,并直接担任了淡马锡的知府。

但这个任命并没有引起其他官僚的羡慕,相反还引起了大家的同情。

淡马锡,那上面连个国家都没有,妥妥的蛮荒之地。

说是去当知府,实际上就是去拓荒的,和发配无异。

就那里的恶劣条件,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未知。

傅安自己也不愿意去,蛮荒就算了,主要是离中枢太远。

就算做出功绩又怎样?朝廷是能看到还是咋地?

但皇命难违。

且破格提拔岂是那么容易得?

如果不是因为淡马锡太偏远,估计也轮不到自己来当这个知府。

就在他准备着上任的时候,吏部却通知他,先去接受一段时间培训。

这让他更加疑惑了,这事儿还需要培训?没听说过啊。

抱着好奇心来到培训地点,发现同期接受培训的,还有其他二十余名官吏。

其中就有他未来的搭档,淡马锡同知许柴佬。

关于许柴佬其人,他所知不多。

只知道出身于商贾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