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的课文,朱怡炅小时候还是学过的,当时的老师还要求他们全文背诵。虽然现在已经都差不多还给老师了……这么说起来,老师居然也不说声谢谢。
若是放任士子可以终身考试,这会造成人才的积压浪费,文人士子每日不事生产,就只知道钻研如何考试。
满清乾隆六十年,各省甚至因为老头考生太多,竟然选择上报中央。
只不过乾隆没管,反而还加以鼓励,这直接导致当年来北京考会试的70岁老头达到122人,超过80岁并考完三场的达到92人。
现在可不是后世,没有工业化积累的庞大人才储备,每一个人才都不能这样荒废。
内阁对皇帝这道突如其来的圣旨猝不及防,王礼连忙劝道:“陛下,三十岁以上考生尽皆只准考一次,这未免有些太过苛刻。此次考生可是有不少都过了三十岁,还有四十岁落榜者更是不计其数……”
朱怡炅说道:“那就三十五岁,朕已看过,这会试榜上,年龄最大的也才三十四岁而已,朕许三十五岁以内可以复考,已是仁至义尽。至于那些四十岁落榜考生,便借此机会,让他们都不要再好高骛远,早日去地方为官,造福一方黎民难道不好?”
“陛下……”
王礼还要硬着头皮再劝,朱承训却是抢过话茬高呼:“陛下圣明!如此一来,既可杜绝考生无端滥考,凭白损耗财力物力,也能趁机充盈地方官吏。而且此等历朝传下之陋习,合该早日废除。”
对考生年龄做出限制,并非朱怡炅独创,早在前明就有试行过,只不过没多久就不了了之。
朱承训会支持,纯粹是屁股决定脑袋,他虽是举人出身,但而今官位却不是考上来的。
与之相同,大明新朝很多年轻官员,都不是考上来。有不少甚至连个功名都没有,一路从基层不断立功升迁而来。
先前江西案的裴海成,堂堂一省巡抚,封疆大吏,实际上连个秀才功名都没。
对于这些人而言,他们当初可都是冒着杀头风险从龙,随后兢兢业业从基层一路升上来。凭啥那些考生就能坐享其成,考个功名就能风光无两,直接授官。
好困,脑子昏昏沉沉,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