匪过如梳,兵过如篦,官过如剃。
这十二字真言用在南赣,就可以解释刘五为啥会造反,这与南赣地方的反清情绪更是毫无半点关系。
老百姓但凡能活得下去,谁又会没事冒着杀头的风险去造反呢?
且说南赣这边,刘五军一杀到上犹县城就失控了。不仅烧杀抢掠,还在洗劫完县城以后,连带县城里的百姓也被一道裹挟入伙。
不服者杀。
真就应了那句,匪过如梳。
不过,纵使如此,随着刘五军的率先起事,整个南安府西到赣州一带全都乱起来了。
大大小小的起事者都冒了出来,这里面有被官逼民反的南赣土著(本地人),便连那些躲在山沟沟里聚众抗税的山民客家人也跑出来凑热闹。
虽然各路起义军心思不一,也互不统属,但只是这个南赣大乱,就足以让地方官府焦头烂额了。
南安知府萧义宗惊闻上犹变故,整个县城都被洗劫一空,富户官吏更是被杀的十不存一。
这个消息不仅吓到了萧义宗,也让府城里的百姓富户同仇敌忾。正如当初明军死守池州城一样,富户们出钱出粮,百姓则出人出力。
萧义宗更是以府台之尊,麻着胆子亲登城头,鼓舞士气。所有人都晓得不反抗是什么下场,这帮子义军,不,简直就是土匪疯子。
起义军很快云集杀来南安府城,刘五这个率先起事,闹出恁大动静的直接被各路义军推为头领。
只数日间就从一介苟且活命的草民,变成拥兵数万的起义军首领,刘五的野心彻底膨胀。
大军来至南安城下,刘五派人前往劝降。
萧义宗没说话,只下令放箭。
几支箭矢射下,劝降的义军士卒被吓跑,刘五也被激怒。
“给我攻城,告诉下面人,只要杀进城里,他们想干嘛就干嘛!”
这命令一下,乱糟糟的义军嗷嗷叫着,士气高涨,同样也变得更乱了。
数万乱军攻城,看着场面吓人,但在保卫家人,还有知府老爷亲临前线鼓舞士气。
守城的青壮百姓抵抗的格外卖力,甚至还有不少富户的家丁助战。
以刘五为首的义军根本不懂什么叫攻城,起义以后打的也都是顺风仗。这般纯靠人多势众,毫无章法的攻城之下,义军损失惨重。
刘五到底只是一介起义农民,眼见府城久攻不克,义军损失惨重,只得灰溜溜撤退。
再不退,义军内部就该反对他了。
义军顺着章水北上,准备调头攻打南康县。
然后,刘五的好运到头了,南赣总兵李登科出兵了。
不出兵不行了,刘五军看似只在南安府叛乱,但赣州府城就在南安府边上呢。
两者距离太近了,还有条江连着。
刘五军与李登科在南康县相撞,刚在南安府城下撞了一头包的义军猝不及防,几乎是一触即溃。
数万大军当场溃散。
不得不说,刘五的前半剧本与当初的林俊大差不差,甚至开局还更好些。
但很可惜,他是在南赣,这里不仅被明军和林俊三面合围,就算他完全走林俊的老路,也不可能有所作为。
而且,专门为了镇压南赣此起彼伏叛乱才设立的南赣镇,又怎会一点战斗力都没有?
然而,李登科想得很好,他来南安府是来平叛的。可问题在于,他手下的兵不这么想啊!
才刚击溃刘五军,李登科手下的南赣镇便跟着失控了。倒不能算是失控,纯粹就是恢复本性。
匪过如梳,兵过如篦。
于是乎,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并且由于南赣镇前往南安府平叛,所以,赣州府也炸了。
南赣大乱!
……
南昌府。
始终盯着南赣的明军很快便得到南赣地方叛乱的消息。
杨恭让黄殿的
五千兵能干嘛?
不过现在,南赣大乱,真可谓是瞌睡来了就送枕头。
黄殿当即决定出兵。
杨恭只是让他暂缓南赣攻势,那他就先把吉安府这个南赣门户拿下。
好吧!
某种意义上,黄殿与杨恭真的很类似,当初台弯那会儿惊闻有上万叛军作乱,围困府城。
这家伙只带着不到两千兵,就敢坐船去绕后偷袭,配合府城兵马里应外合,一战击溃叛军,解了府城之危。
只这个果断和勇气,就已经可称一员勇将了。
没有足够勇气,也不可能跟着朱皇帝一块,在台弯那一亩三分地上举旗造反。
黄殿看到了战机,没有丝毫犹豫,当即亲率一镇五千兵马,沿着赣江水路越过临江府,一路疾驰南下,连吉水县都没停留,生怕贻误了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