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19章(2 / 11)

谊平衡,再加上他身后那厚重的背景力量,前几日赠予的巨款若再起波澜,那么两国间筹备已久的通商大计极可能陷入泥沼之中。林小风洞悉了乌日格心中的忧虑,微微颌首以示宽慰,仿佛在传递着一切尽在掌握的信号,这让乌日格心中稍有宽慰,深信林小风定能妥善处理这一切,顾全大局。

宴席上,林小风提及乌日格早前对布哈斯赫食量的夸张描述,戏谑地提议特地为这位壮汉准备一只烤全羊,以防他在各国使节面前因饥饿而失了仪态。靖江帝听罢,不假思索地命人立刻开始筹备,全然接受并采纳了这个建议。乌日格此刻面色尴尬至极,心头明了自己一时口快酿成的窘境,而布哈斯赫则瞪向他,眼中流露出无法接受如此巨大挑战的无奈与不满。然而,为了维护古蒙汗王的尊严和荣誉,布哈斯赫硬是咬紧牙关吞下了半只羊,但盛宴结束不久后,他终究未能承受住这份沉重的负担,剧烈呕吐起来,引得殿内众人交头接耳、掩面窃笑。林小风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地递上几颗梅子以助其消解油腻,表面上尽显关切之情,而乌日格更是羞愧得无言以对,心中五味杂陈。

紧接着,乌日格又将话题转向谢洪信之事,询问后续该如何安排。林小风沉稳应对,重申国事为大,一场比武较量不足以影响两国之间深厚的友谊,并保证此事必定会在可控范围内妥善解决。恰在此时,王景文适时出现,传唤林小风前往乾清宫。只见林小风亲切地呼唤着王景文的名字,这一幕让乌日格深深感受到他们两人之间的亲密关系以及默契配合的程度非同一般。

进入乾清宫后,林小风详细汇报了回赐礼单的具体花费情况,靖江帝细致审阅账目,坚持以内帑支付相关费用,并且表示,鉴于林小风之前所立下的诸多功劳,任何可能的过失都可被轻易抵消。此刻,林小风惊觉靖江帝已洞悉他私自闯入清漪殿的秘密,内心虽暗自震惊,却仍保持着从容镇定,应对自如。靖江帝话锋一转,将焦点转移至太子李德贤的相关事务上,这让林小风暂时松了一口气,但同时也在心底盘算着接下来对话的发展趋势,以及这其中可能隐藏的深意和复杂的宫廷政治格局。

靖江帝独自端坐龙椅,面色沉郁如秋水横溢,那张威严的脸庞在殿内金碧辉煌的光影下时明时暗,映照出内心的忧虑与苍凉。他缓缓挥手,示意左右近侍退下,这动作如同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树,在寒风中无奈地抖落冗余的枝叶,昭示着岁月无痕而痕迹斑驳的沧桑历程。他轻轻一叹,那叹息声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悠长,仿佛能触碰到冰冷石壁:“今日,朕愿与你我二人共论国事,直言不讳。近日民间有言传太子于北廊坊举止乖张,恣意插手民间琐碎,致使民生动荡不安,民怨四起,林卿对此可曾有所耳闻?”

林小风听罢,眉宇间瞬间掠过一抹不易察觉的忧虑之色,宛如乌云蔽日般短暂却深重。他徐徐回应,声音低沉且富有哲理:“陛下,臣确实略有耳闻此事,但所知仅是冰山一角。对于太子殿下之所为,臣秉持的是不过问的原则,认为太子应亲身经历世态炎凉,方能从中领悟治国之道的真谛。若仅是在太子身边空谈道理,实难助其真正成长。想来陛下之所以命臣以实践教化太子,正是因为朝廷之中智谋胜臣者不乏其人,而太子亟需砥砺磨炼,加之并非勤学好问之人,故此策虽显无奈,实属明智之举。”

靖江帝听后,目光如炬,深深凝视着林小风,似乎要穿透他的灵魂,口中不禁赞叹:“林卿所言甚是有理,朕亦深感赞同,太子的确急需在实践中锤炼自我。观近日奏疏纷至沓来,太子的行为举止似有愈演愈烈的趋势。”林小风闻言,面上浮现出微妙的尴尬之色,内心却是波澜起伏:皇上此举,莫不是对臣之能力有所质疑?

靖江帝迅速捕捉到言语中的失当,遂借饮茶之机掩饰尴尬,紧接着肯定道:“其实,朕对林卿的才识颇为赞赏!”话音未落,他有力地将一份奏疏掷至林小风面前,“请看太子在北廊坊的具体行径!”林小风谨慎地展开奏疏,逐字逐句细读,内容与先前所闻并无二致,只是更为详尽具体。

靖江帝紧锁眉头,满目痛心疾首:“名义上北廊坊由太子管辖,实则背后全赖你的鼎力支撑。如今太子接手不久便引发诸多乱象,如此下去,如何收拾残局?其所作所为荒诞至极,诸如细分膳房、专用菜板等琐碎事务,竟比宫中御膳房还要繁复,太子此举究竟有何深远意图?此事必须尽快加以遏制,否则皇家颜面何存,百姓如何看待朝廷!”

靖江帝深知太子性格跳脱不羁,行事常悖于常规,虽然头痛不已,但也尚有机会及时纠正。尽管他对太子的一些行为并不苟同,但林小风仍对太子抱有一线希望,因为那些看似离经叛道的做法,隐约透露出现代管理理念的影子。尽管百姓因此苦不堪言,怨言不断,林小风决定暂不干预,一则为了保护太子的积极性,二则希望通过失败使他铭记教训。

林小风经过反复思量后,郑重进言:“陛下,太子此举确有不当之处,然而其中也蕴含些许可取之点,不宜过于强硬地干预,不妨让他放手一试。储君正当青春年华,热血沸腾,仅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