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我还是先说说玄武门的事吧。要不是你老李,换作任何一个皇帝我都不会说”。莫言思考了一下决定还是借鉴一下后世的评价,实话实说。
“哦,为什么对我你敢说,对其他的皇帝你就不敢”?不光是李世民疑惑,就连其他几人悬着的心也被莫言的这句话引起大大的好奇心。
“你还是先听听我得见解以后再说吧”。莫言说完开始讲解。
“首先,玄武门的事站在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不论是建成太子还是你其实都没有错。那个时候不论谁输谁赢死的都是整个派系。不管愿不愿意牵扯到其中的人都的动手。是形势所迫,可以说是派系之争也可以说是利益之争。所有人都没有了退路,所以只能,杀”。最后说到杀字,莫言停顿了一下看了一眼在场的人才说。
“你们都是参与者,内情是怎么回事你们比我更清楚。至于囚父,其实也并不是囚。而是为了朝堂的安稳,也是为了天下百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如果太上皇不退位呆在大安宫的话,你和建成太子的事很可能会再次发生。只不过从兄弟变成父子而已”。随着莫言的话,李世民的手不由的狠狠地攥了起来。而长孙皇后则悄悄的握住了李二得手。
“这其实只是皇权更替中很正常的一种情况。派系之争的最终决战,夺嫡之战而已。
其实真正在乎这些的只有文武百官,和世家勋贵。杀兄囚父的骂名只不过有人用来攻击你,恶心你,刺激你而已。至于普通百姓,连饭都吃不饱谁管你谁当皇帝,他们在意的只有赋税多少,剩下的够不够吃饭,能不能吃饱而已。
而夺嫡这条路只有两个结果,要么成功要么死。至于少数能活下来的,也没有一个能善终的。
而成功的人只能被迫面对一切后果,不能在意名声,因为帝王没有朋友,所以只能一个人承担”。
而听了莫言的话众人都缓缓吐出一口气,李世民缓缓说道。
“朕懂了,多谢赐教”。说着一拱手。
“史书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只要国家富强,百姓能吃饱穿暖。那你就是一个好皇帝。足以青史留名而不是遗臭万年”。
“就像隋炀帝。真的像别人说的那样,荒淫无度,暴虐残忍吗?老李,别人不知道你还不知道吗”?
“隋炀帝才华横溢,胸有大志。只不过为人极度自负,刚愎自大。只能说是眼高手低。被宇文化及那一帮子人给坑了而已”。
“哪一个皇帝不是妃嫔无数,隋炀帝可有沉醉在温柔乡不上朝?不说其他,只说三大功绩”。莫言说着喝了口酒又看了眼众人。
“第一,开科举。这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政策。此举可选拔天下有真才实学之人,只可惜因为制度不够完善又动了世家的利益所以结果挺失败的,但不可否认这是利在千秋的大工”。
“其二,开凿大运河,此举沟通南北,不管是货物运输还是运兵运粮。对国家对百姓这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丰功伟绩。有多少人一面享受运河带来的便利却又一面痛骂隋炀帝。只不过此举劳民伤财,隋朝当时的国情并不允许做这么大的工程。隋炀帝强行开凿运河下江南巡查。又被有心人利用,所以被说成为了携美游玩这才不顾百姓死活强行开凿运河”。几人就这么静静的听着莫言的评价,很多观点其实他们都知道,虽然当时他们也许地位不高,名声不显可也算是当事人了。
“而这第三大功劳,其实这个功劳对中原汉人来说受益并不明显,其实受益最大的就属老李你们一家了。三征高句丽”。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这使本就艰难的国情更是雪上加霜。导致各地灾民揭竿而起。直接使隋朝分崩离析。如果没有三征高句丽的话也许就没有李唐江山,而被高句丽吞没了也说不定。而虽然没有打下高句丽可也直接把他们打残了。这才使得他们在天下大乱时那么安稳。而因为不了解高句丽当时的具体国情,并不好判断当时的情况,所以就不过多评价了”。说完莫言灌了一大口酒,说了这么多嗓子都干了。
而对莫言的评价,几人并没有多说什么,毕竟皇帝都没开口,而且他们可以说都是当事人,就算很多事都不清楚内情,但也知道莫言说的并没有错,就算有出去也不会太多。
“你小子不愧是仙人弟子,确实很厉害”。李世民只说了这一句话。
而在座的都是人精,脑子真不好使的人也坐不到这个位置,因为早早就死了。大家都是聪明人,所以都没多说什么。
“现在可以说说为什么面对朕你才敢说了吧”。李世民又问了最初的问题。
“因为老李你得心胸。广开言路,能接纳不同意见。就算说错了也不会有太严重的后果。因为长孙皇后,千古第一贤后可不是说说的,而且只有皇后娘娘才能安抚你得情绪,以免你失去理智做出错误的决定”。
“至于这最后嘛,是因为在坐的这些人,都是能臣贤臣。同样在你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敢于死谏的人。而老李你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