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0章 换宝(1 / 2)

“这里应该……有东西?!”

这个想法很大胆,仅仅凭一个一千多年前的头骨推断的话,纯属瞎猜。

但如果有的话,能够放在额头特意钻的孔里的,肯定不是一般的东西。

我看到三爷点了点头,他显然也是这么认为的。

是的,当然应该是这样的,这样才是合理的!

因为没有人会无缘无故地,在自己脑袋上钻一个窟窿,然后任凭脑浆流得稀里哗啦吧?

如果是他人恶意钻的孔,那这个人应该很快就死了才对。

可眼前这个头骨告诉我们,事实并非如此。

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人,戴着高高的帽子,画着浓妆,额头位置插着……

插着什么合适呢?一支笔?一块石头?或者……一把剑?

“这个石棺,比大仙古坟的历史更悠久呢,你怎么看?”

三爷打断了我的想象,他问的问题,也是我今天一直琢磨的问题。

“我猜有两种可能。可能这个石棺先葬在了这附近,后来才建了大仙古坟,毕竟石棺的位置还没到大仙古坟的护城河,属于古坟之外了……”

三爷点点头,他也认可有这个可能性。

“还有一种可能,大仙古坟早就有了,仁德天皇是死后才葬入这里的。而那个石棺,有可能也是陪葬的……”

我的这个推理,也并非毫无依据。

据说小鬼子专家推算过,以当时的生产力建造这样一个墓地,需要680万人,耗时16年的时间。

而据日本史书记载,仁德天皇在位时间,是从公元313年1月3日到公元399年1月16日。

前后总共86年,时间倒是挺充裕的。

但问题来了,鬼子国是个弹丸之地,哪里来的680万人?

当初秦始皇从即位那一年就开始建骊山的皇陵,也一直到他去世的时候都没有完全建好。

嬴政即位时13岁,他49岁死的,前后建了36年,那么用了多少人力呢?

李白在《古风·秦王扫六合》里有诗可为佐证: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当起义军攻打到咸阳的时候,章邯就是带着这70万修皇陵的刑徒打退叛军的。

我泱泱大中华,一统六国的秦始皇,尚且只能动用70万人修陵墓,小鬼子哪来的680万人?

史料记载,经过秦末乱世大战,刘邦建国初期,全国人口也只有1500多万人。

恐怕小鬼子连老弱病残都加起来,全国也没有680万人。

退一万步,即便是有,都去建造陵墓了,难道不用生产、吃饭了吗?

所以,大仙古坟是不是仁德天皇建造的,这个还真不好说。

虽然皇室和宫内厅,将大仙古坟定性为仁德天皇的陵墓,事实上鬼子学术界一直都没有正面承认过。

“嗯,你分析的很有道理,这个大仙古坟只怕秘密不少。”

我还有一些想法想和三爷探讨,但三爷却说有点累了,让我们先去休息。

长者令,行勿迟。我也只能应下,阿杰就推着我回了房间。

“少爷,蒋先生他、他进了秦宫?!”

刚刚关上门,阿杰就迫不及待地问我,我想他刚才肯定是憋坏了吧。

我少不了又跟阿杰讲了一遍父亲在秦地宫失踪的事,讲完都凌晨三点多了。

我是真的累了,直接倒头就睡了,好在一夜无梦,我并没有在梦里又被拉到秦地宫里去。

第二天早上,叶彪一大早就把我叫了起来,说要亲手给我做他家乡的小吃。

三爷的金创药不知啥配方,效果果然惊人的好,我试了一下,慢慢走动的话,也不那么疼了。

“三爷这玩意真是好东西,我都眼馋了,改天一定要给他骗到手。”

叶彪一边开着玩笑,一边熟练地把磨好的米浆刷在锅边上。

锅里烧着火,米浆遇热很快就凝固成白色的片状物,锅底下是叶彪提前熬好的海鲜汤,里面有鱼有虾,还放了不少牛肉片和蔬菜。

“这个锅底呢,就可以根据各人喜欢随便加,我这都给你熬的好料啊……”

叶彪拿着铲子,将那白色的片状物铲落,沿着锅边就掉入滚烫的汤里,他又熟练地舀了一勺,沿着锅边刷一圈,米浆水份烧干,慢慢变干变白……

“这是福建锅边糊,有的地方也叫福建羹。”

米浆铲落的时候,自然变成一片一片,在滚烫的锅底汤汁里翻腾,渐渐变成半透明状。

“好了,你先吃!我给阿杰再搞一锅。”

叶彪连汤底和锅边糊一起打出来,热气腾腾地冒着白气,混合了米香和海鲜的香味冲入鼻腔,我口齿生津,肚子就开始咕咕叫了。

“好烫!”

“锅边就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