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知许安排了三辆车,带着宝儿,虎子姐弟俩,坐车回了呦鸣村。
张氏知道消息,可欢喜快了,“快,把井里吊的瓜摇上来,赶紧把瓜切了,让他们凉快凉快。”
这边有人安排切瓜,那边张氏抿了抿头发,赶紧去迎孩子们。
她刚走到门口,就看到宝儿像只小老虎似的往院子里冲,张氏眼里哪还能看得见别的,赶紧张开双臂将宝儿护在怀里。
“怎么跑这么急啊,摔到怎么办吧。”
“姥姥,我没事,我可厉害了。”宝儿口齿伶俐,说话又响又脆,最重要的是,他和张氏有些日子没见着了,可是亲昵的感觉没消减半分。
张氏看着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心肝肉的叫了一通,心都化成一滩水了。
“看看,跑得满头大汗。”
李氏也带着大雁和小九迎了出来。
宝儿立刻就道:“舅妈,大雁姐姐,小九弟弟。”
李氏不由地赞道:“这孩子可比大雁小时候说话清楚多了,大雁都多大了,还嘟嘟,嘟嘟地叫呢!姑姑这两个字怎么都说不清楚。”
这个时候,陆知许和陈家姐弟二人也进了院子了。
张氏把宝儿抱起来,招呼道:“都回来了,快进屋,外头太阳大。”
陈家姐弟的事,张氏还不知道,京城的异动她了解得不是很多,每回陆知许让人捎信回来,都是三言两语,说得也不太清楚。
要不是怕耽误女儿的事,她早就杀到京城去了,能忍到现在,也算是挺不容易的。
“大娘。”
“嫂子。”
两个孩子赶紧和家里人打招呼,陈谨娘牵着大雁,陈若游则是接过小九,一起往屋里走。
小九每天在村子里,酒坊里,见过各式各样的人,早就是见过大场面的小豆丁了,所以遇到生人根本不害怕,还很高兴。
下人们把陆知许带来的东西放到了堂屋,张氏让人在床上铺了凉席,然后把切好的西瓜端上来给大家吃。
“在井里镇了一天了,还是你们有口福。”
陆知许十分放松,但是陈家这两个孩子却肉眼可见的紧张,感觉好像发生了什么事情似的。
不仅张氏看出来了,连李氏也看出来了。
“娘,我带小九和大雁回去歇午觉吧,宝儿,你困不困,舅娘哄你睡觉去?”
宝儿坐了一早上的车,本来就有些累,虽然吃了半块瓜觉得精神了一点,但是他也乖乖地跟着李氏走了。
三个孩子一离开,张氏就黑了脸。
“说吧,怎么回事?”
“娘,两个娃的家找到了。”
张氏抬眼,“就这点事儿?”
虎子和谨娘赶紧跪了下来,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张氏。
张氏听完松了一口气,赶紧将他们扶了起来,“就这点事儿,你们是想吓死我啊。”
不过张氏的眼眶还是红了,“你们受苦了,颠沛流离这一路,总算是挺过来了。”
“大娘,你不怪我们。”
“怪啥,这事儿能怪你们吗?你们两个孩子,能把命保住不就错了。”
张氏抹了一把眼泪,感慨地道:“你们的爹,了不起啊!他是个好人,是个好官。虎子,你将来读书做官,也要像你爹一样,当个好官。”
“我知道,大娘。”虎子也是忍不住落了泪。
陈谨娘就更是泪水涟涟,他们是遇上好人了,要是没有陆家人,只怕当年他们姐弟俩就让人掳走吃了,哪里还能等到真相大白的一天。
“好好,今儿高兴,可不许再哭了。晚上我亲自下厨,炒几个好菜。”
“好,我可是有日子没吃娘做的饭了,正想着呢!”
“做你们爱吃的。”
陈家姐弟俩难得回村一趟,张氏也不拘着他们,让他们四处走走。
“平时就是读书,管账,累得眼睛都不舒服了。咱们这边山好,水好,你们四处转转,带着人啊。”
两人应了一声,带着家里的下人,到酒坊去了。
酒坊的生意好,每天都有大量的马车过来这边拉货,也算是有热闹可看。
两个孩子一走,张氏就要去准备饭菜,拿走围裙就要去厨房。
“娘,来得及,我有事儿和您说。”
张氏干脆把围裙摘了,“行,你说吧。”
老太太口气不太好,估计是生她的气了。
“娘,你生气啦。”
张氏无奈地看了女儿一眼,“你说你,在京城干了那么多事,也不说让人给我捎个信。我整天担心你们,又怕你和女婿受伤了,又怕你们被小人害了,还怕牵扯到宝儿身上。”
她叹了一口气,“又急,又没法子,我是整宿整宿的睡不着觉。”
陆知许扑到她怀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