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里长大的王雷还有些不适应。
不过好在同样走山路习惯了的村长带着几个青年跟在旁边,帮忙扛着摄影机,才不至于让王雷太过疲惫。
张沫因为已经来过这边几次了,所以还算熟悉。
跟在许鑫身边走着。
而作为副导演,她很直观的感受到了许鑫的一个……相当相当优秀的优点。
统筹。
他是懂调度和节省时间的。
这一路找拍摄那颗山楂树的角度时,张沫发现,他始终在四处张望。
而走了一段路后,忽然就停下了脚步,拿着对讲机说道:
“薛哥薛哥。”
薛勇,《山楂树》的副导演之一。
同时也是《立春》的副导演之一。
跟顾常卫同为摄影导演,这次被厂里给派了过来。
“收到收到。”
“能看到我么?”
“能。”
“好,薛哥,看到我手指的方向么?”
“看到了,指着东边河沟的方向。”
“对,青龙湾穿过村口的那座石桥,看到了么?在那边,我要一个中景机位,去找下位置。等我这边拍完就过去。另外,道具组去那栋老房子那等我。”
“收到明白。”
所有来的人没有一个闲下来的。
全部都开始进入了工作状态。
而这时候基本就能看出来张沫对于副导演工作的生疏了。
不过没关系。
许鑫慢慢带她就是了。
……
“这个房子的光线改造之前,你们得把细节都给拍下来。人家这是老房子了,拆顶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然后等拍完按照原样给老乡恢复。活做的精细点,这是住人的地方。”
“好的,许导。”
……
“王哥,加一层青光滤镜我看下……不行,青光还不太合适。我要一种苍白一些的基调。”
“苍白?”
“对,色彩乍一看是有些失真的。咱们拍摄的时候,给的远景里我要看到一些……在这种苍白的质感里它那么一开……显得特别饱满的那种颜色。这个你们得到店确认一下,看有什么是五月、六月开的,拿图给我过来……记住,不要人工种植的那种规整,就随便撒下去种子,那种山烂漫的感觉……”
“好的,许导。”
……
“道具,到时候得留意一下,那个年代搪瓷用的比较多,你们准备这种盆不太行。”
“好的,许导。”
……
“这里的标语颜色还是太艳,要那种风雨侵蚀的感觉,能做到么?”
“没问题,到时候用硬丝扫帚刮一遍就行。”
“颜色还要失真一些。这是南墙,就农村南墙头那种风吹日山雨淋的失真感觉,不能光看起来有些粗糙。”
“明白了,许导。”
……
“宁导,那个年代的人吃饭是用的是黄搪瓷碗?”
“对,考虑到这边在书中的背景,不是有一支地质勘探么?用瓷碗是不合适的,容易碎。”
“那村民家里我看也是搪瓷碗?”
“这就牵扯到一个当初占公家便宜的事情了。不是说这人品质多么多么恶劣,家家户户其实都有这方面的事情……并且在院子里到时候可以摆放一些老旧的胶皮啊,三角带之类的。
这些都是地质队淘汰下来的,但对于当初那个家家户户都可能要养牲口、套车的时代而言,这种淘汰先来的胶皮带,是做马鞭最好的东西。所以得有一些公家的东西。”
“明白了,要么还是您专业呢。”
“哈哈哈~”
……
张一谋到的时候,是下午3点多。
而许鑫已经把整个村子里需要拍摄用的地方都给纳入到了布置计划里。
他到的时候,许鑫亲自带着他,把村子里的内内外外都跑了一遍。
各种细节全都给说完后,张一谋便微微点头:
“嗯……你确定要用那种苍白一些的画面?”
“对,因为整体基调的苍白,所以在一些朵的点缀,以及给出静秋的特写时,整个画面才能被赋予那种生命力。就像是这座桥……原著里,艾米喜欢用一句话两句话交代流逝。
比如什么:自从这次见面后,静秋好久好久没见过老三。
或者:老三去了城里,很多天都没回来。
这些粗糙的时间线交代,我统统不要。您看这座桥……到时候我会采用远、中、近多角度结合的方式。
老三离开的时间长,那静秋在固定镜头里走路的画面就远。
但老三要是离开个一两天,那我就把她过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