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48章 如何扩大(1 / 2)

“西域商道叫做丝绸之路并不是很妥帖...因为西域商道往西域诸国运送的可不仅仅只有丝绸,还有瓷器、茶叶、铁器、纸张等物品...”

“而且大唐也从西域交易回来玉石、宝马、玻璃器皿、甚至奴隶...都是中原没有的东西...”刘祎之颇为严谨的说道。

后世人虽然认可这条道路叫做丝绸之路,但是在大唐,朝野上下只是将它看做一条重要的商路。

“呃...叫做西域商道似乎更合适一些...”在刘祎之严谨的态度下,李旦也觉得叫做西域商道更加合理。

李旦现在改了口,众人也跟着说道:“圣上所言极是,是叫西域商道更合适...”

“吐蕃已灭,西域虽其他诸国诸部,然有安西兵守着,商道已经完全在我大唐的掌控之下,商道畅通无阻,大唐商人这些年一直与西域保持贸易来往,生意做的也越来越大...”刘祎之接着禀告道。

其实不用刘祎之解释,李旦也知道这样的情况,而且他曾经率兵在西域吐蕃一带驻守过一年多,后来又灭了大唐在西域的重要威胁吐蕃,为的就是掌控大唐往西去的通道,所以对刘祎之所言的这些情况很是熟悉。

这也是李旦当年在被武则天调往河源的时候,为什么冒着巨大的风险,让薛讷与张仁愿领兵从蜀地跨越雪山,不惜牺牲一半军队的代价,也要攻下逻些城,灭了吐蕃的原因。

就是因为李旦知道安西的重要性,若是不灭吐蕃,安西永远得不到安宁。

现在大唐的安西大都护府,大都护是李旦比较信任的唐休璟,掌管碎叶、龟兹、疏勒、于阗四镇,驻有两万四千的军队。

吐蕃灭了以后,安西这几年算是比较安稳了,在安西兵的威慑下,西域诸国皆畏服大唐。

但是安西这一块地广人稀,城池众多,但凭着大唐的这两万多人是不能完全掌控的。

所以大唐便需要借助当地的势力参与治理之中来,一起管辖这些地方,这里面就有早已臣服的西突厥的十部,还有刚刚强大起来的突骑施部。

这些部落都已经臣服于大唐了,要听大唐的号令的。

只要不听话的,不论是部族还是国家,安西兵出兵分分钟就给他们灭了,这点傲气还是有的。

因为安西兵虽然人数不多,但是武器精良,战斗素养很高,打起仗来异常的勇猛,早已经在西域打出了威名。

以前有吐蕃牵制,安西兵都可以在西域立足,现在吐蕃已灭,安西通往大唐的路途畅通,又没有后顾之忧,现在更加的威猛,在西域一带可以说是比较强势的存在,任何势力国家都不敢小觑。

这也是之前,唐休璟和薛讷收拾了西突厥和吐蕃乱兵之后,突骑施的首领乌质勒听闻他们带兵北上,吓得连忙派二儿子遮弩前往大唐纳贡的原因之一。

即便是突骑施的军队实力已经超越安西兵数倍,乌质勒又是一位野心勃勃的雄主,但是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依然不敢贸然反唐的原因。

后来猗娜领着数万部众前来依附,在李旦的命令面前,乌质勒也不敢接纳他们,只能服从命令将猗娜她们安置在了金山一带。

刘祎之说完之后,狄仁杰也接着说道:“这些年商人们不仅来回交易货物以谋取利益,亦有不少商人为了经商方便,而举家迁至了碎叶城...”

碎叶城算是大唐最西部的一座边境城池,位置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碎叶城一直是西域一座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城池,之所以重要,不仅是因为在最西面。

最主要的是碎叶城是西域商道上的重要枢纽城池,是大唐与西亚、中亚、南亚等贸易使团经商的必经之地,很多贸易的中转都设在这里。

“而且据我所知,也有不少在罪犯或是有了仇家的人,也都隐姓埋名迁往了碎叶城...以躲避追捕,或是仇家寻仇...”狄仁杰以前是大理寺丞,对一些罪犯为了躲避朝廷的惩罚,而采取的逃避之策比较了解。

李旦听后倒也不惊讶,因为他知道后来的著名诗人李白就是出生在碎叶城。

而李白的父亲李客,据说有可能就是一个侠客,在杀了人之后,才躲到了碎叶城。

当然也有的人考证,李客可能是在此处经商的。

不过不论李客是避难还是经商到的碎叶城,倒是跟狄仁杰说的情况差不多。

薛绍久在京中,倒是不知道这些情况,听着刘祎之与狄仁杰的话,感到惊奇不已。

而刘祎之和狄仁杰之所以不停地解释着西域商道一事,是因为他们见李旦刚开始称呼西域商道为丝绸之路,以为李旦不知道情况。

殊不知李旦对西域商道十分熟悉,而且李旦提及西域商道,只是想要借助商道经商贸易,扩大出口,挣外邦钱财而已。

怎么扩大出口,挣外邦钱财才是李旦接下来要说的重点。

“西域商道畅通无阻,我大唐要借助这条商道扩大出口.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