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30章 幽州图纸(2 / 2)

好在大唐文风兴盛,整个社会有足够的人才储备,李旦已经开了科举选拔了一批人才。

以前考中了进士,有时候并不一定能获得官职,也要等一下官职的空缺。

现在,整个大唐蒸蒸日上,开疆拓土,急需大量的人才。

只要是中了进士的,很快就交由吏部议定官职,立即赴任。

而且李旦下了旨意,只要是中了进士的,哪怕是状元榜眼探花,也要先到地方上任职,美其名曰基层锻炼,锻炼多久就要看个人能力了。

唐朝的科举考试科目很多,最主要的有六科,即秀才科、进士科、明经科、明法科、明字科和明算科。

而这六科之中最为重要的是明经科和进士科。

明经科就是熟悉经典之意,重点在于经义,还分为五经、三经、三礼、三传...各试所习专业,文注精熟、义理明晰的就算通过。

而另一个便是进士科,可以说是科举考试之中最为重要的也不为过。

进士科注重诗赋,也考帖经、时务,但是偏重诗赋,有些人帖经不行,但是诗赋好也可以被录用。所以这也对唐诗的兴起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明经科注重博览群经,死记硬背,相对比较容易。

而进士科则偏重于知识的运用,甚至是天赋,所以相对较难。

唐朝时候的文人则重视进士而轻明经,流传着“三十老明经,五十老进士”、“焚香礼进士,嗔目待明经”等说法。

这就像是现在大学生,名校的大学生看不起普通学校学生一样。

但是殊不知,即便是考取明经科也不是一件易事,因为科举的每科仅取仕少则数人,多则十几人,更别说能考上进士了。

上一页 目录 +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