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251章 元正探母(1 / 2)

十旬休假,胜友如云。这是《滕王阁序》中记载的唐朝休假情形。

唐朝永徽二年二月定下制度,百官每十日一休沐,称之为旬休。

相比于以前的汉朝,以后的宋朝、明朝时候的五日一沐,算是工作时间非常长的了。

而且唐时对旬休制度卡的很死,不能随便放假,三品官以上休沐前要提前告假,结束假期之后还要去销假,称之为报到。

如果官员一时大意忘了,是要扣俸禄的,甚至可能因此而丢官。

唐时的春节也是要放假的。

大年初一称之为元正,以大年初一为中心,前后各放三日休沐,加上初一,刚好七日,妥妥的一个黄金周了。

大年初一那天,在京文武百官和高级地方官必须早早的上朝向圣上拜年。

不过今年,因为都在忙着李旦登基的事宜,元正之前百官都没有休沐,又陪着李旦演了三辞三让的好戏,算是非常辛苦了。

所以等到登基大典一结束,百官拜过年,李旦便当朝宣布,从即日起休沐七日。

这七日假期之中,朝中大臣只需轮番值守便可,而且假期结束之后,再将未休沐的日子补回来。

百官闻言大喜,谁不想回家跟家人过个团圆节呢!

不过李旦又公布了一个让他们更加高兴的消息:“让政事堂研究拟定,元正假期归来之后,将旬休制度改为五日一休。”

如此一来,百官每年便多出了一半的假期,百官爆发出了阵阵欢呼声。

百官高高兴兴的回家过节去了,但是李旦却不能。

退罢朝,他还要去观军。其实就是要去阅兵,犒赏一下三军。

正所谓端旒揖群后,回辇阅师贞。彩仗宿华殿,退朝归禁营。

李旦早已让礼部、兵部会同户部一起为大军采购了大量的犒赏品。

特别是从陈子昂、王孝杰、张仁愿带来的边军,为了稳定洛阳时局,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不能让他们寒了心。

忙忙碌碌的一整天,李旦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了太初宫,像极了一个假期加班的加班狗。

他总算体会到了一国之君的不容易,真真的以身许国了。

李旦本想去武成殿去休息一会儿,才想到武成殿内的床榻已经被撤走了,便叫高延福上来给自己换上一身常服。

高延福说道:“圣上,娘娘们可都在宫里等着您呢?”

李旦像是没有听到高延福的话,说了一句:“走,去集仙殿看一看...”

“集仙殿?圣上还惦记着则天皇帝呢...”高延福陪着笑说道,一边说还一边指挥着扈从们摆驾集仙殿。

李旦现在登基为皇上了,加上今日是李旦登基的第一天,为了彰显皇帝的威严,出行需要摆銮驾、依仗,宫女宦官一大群人陪同着、伺候着。

而唐朝时,国家强盛,为了体现国家威仪和尊荣,依仗的队伍规模巨大,包括导驾、引驾、车驾、后部鼓吹、后卫部队等几个部分。

这里面还有鼓吹乐队、旗手、铃鼓手、羽扇手、执棒者、黄衣卫士、红衣卫士等环节众多,随行人员众多。

李旦并不是个讲究排场的人,但是这些都是礼制所要求,而且是国家威严的体现,所以便一直带在身边。

这么大的仪仗銮驾随着李旦一日了,这些人也已经忙了一天了,但是只要李旦不休息,他们也不敢回去休息。

即便是回到了宫中,这些人也依然不敢散去。李旦深知这些干活人的不易,于是李旦吩咐道。“我已经回到宫里了...”

李旦话未说完,高延福却在一遍轻轻的咳了几声。

李旦知道他这是在提醒自己,才知道刚才又忘了自称为朕了。

刚刚登基,想要改掉这么多年的自称还是有些困难。

李旦清了清嗓子,接着改口说道:“朕今日也不出行了,你们都回去团聚过节去吧...让高延福带着两个人陪着朕就行了...”

一众扈从听闻李旦所言,甚是欢喜。一众领头的官员连忙谢恩,称赞李旦仁慈。

迎仙宫。

虽然是元正之日,但是守卫人员却一点也不敢放松,各处宫门都站着看守人员。

负责看守武则天的是李旦的绝对心腹安金藏,他是个十分认真的人,又赶上今日是李旦登基的日子,安金藏也非常的警惕,根本没有出宫去过节,而是一直守在迎仙宫中。

安金藏不敢有丝毫大意,一直紧盯着周围,李旦刚一出现,安金藏便看到了他。

于是三步并作两步忙迎了上去,俯身施礼:“臣安金藏拜见圣上...”

“这里没有别人,不用这么讲究礼数...”李旦扶起安金藏说道。

这样的话,李旦对很多人说过,让他们不用太过于讲究礼数,但是听了的人,没有一个遵从的,反而是对李旦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