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44章 铜匦(1 / 2)

武则天调整了辅政班子之后没有多久,便思虑如何揪出朝野中的阳奉阴违之人。

左思冥想,想到一计。

这日朝会,武则天突然问道:“朕听闻,徐敬业谋反一来,百官多有倦怠,导致民间多有冤情?可有此事?”

“呃...肃政台巡察各地,百官勤勉,吏治清明,未曾听闻民间多有冤曲。虽偶有冤情,但肃政台巡察地方之际也都一一指正,立行立改,天后所闻怕是失真了。”刚提拔为凤阁内史的裴居道答道。

裴居道此言,倒不是反对武则天,而是就他自己掌握的情况作了实事求是的阐明。

“肃政台巡察只是时而有之,并非长久,所以发现的冤情都是眼下的,若是冤情不再巡察之时,岂不是发现不了。”

“呃...天后所言甚是。”裴居道见武则天盯着此事,便猜到武则天定有后招,也不再与其争论。

“朕意在洛阳和长安所有城门设下登闻鼓,凡是有冤情和需要陈情的人皆可击鼓鸣冤,不论身份高贵亦或是卑微,肃政台不得迁延隐瞒,并立即安排人手受理调查。”

设置登闻鼓这样的举措是为了民众伸冤陈情而广行方便,是德政之举,魏晋各朝都曾设之。武则天这样做,倒也无可厚非。

武则天这样的旨意,群臣倒也不能反对什么,只能表示支持。

只是苦了肃政台的这一帮官员们了,没早没晚的接待受理处置案件。

一时间,肃政台内的案件案牍堆积如山。

设置登闻鼓,武则天的本意是刺探朝野之间的隐情,发现并除掉怀有异心的人。

但是设置登闻鼓之后,伸冤的人倒是不少,却没有检举他人或是告密这样的事情出现。未能揪出阳奉阴违的人,此举武则天并不满意。

武则天需要一件能让人互相检举和告密的方法或是物件,这样便可以将怀有异心的人揪出,但又不能直接昭告天下,让天下人互相检举、告密。

这样做太过直接,自己的野心便昭然若揭,定会大失民心。

于是就想着做一个物件,专供接纳奏疏信件之用,可以集检举告密、自荐求仕、建言时政、伸冤陈情、天降祥瑞于一体。

像是广开言路一样,让民众无话可说。

武则天有了想法后,便询问左右:“我大唐谁人最善工艺营造之术?”

众人不知武则天何意,思忖一阵,还是内常侍范云仙开了口,因为他对朝野上下的人物颇为熟悉,听人说起过这么一个人。

“回天后,我听闻有一个叫鱼保家的人,思维敏捷,心灵手巧,最善营造之术。”

“鱼保家是何许人也?”武则天问道。

“天后不知鱼保家,但是天后一定听闻过的他的父亲,侍御史鱼承晔。”范云仙回道。

“鱼承晔的儿子!”武则天有些难以置信。

武则天对鱼承晔很熟悉,也颇为信任,曾让其作为主审之一,和骞味道一起审讯过裴炎。

那件事,鱼承晔做的令武则天甚是满意。

只是他想不到堂堂朝廷命官的儿子,不走读书做官的路子,竟然喜欢营作之术。

“让鱼保家来见朕。”武则天吩咐道。

这个鱼保家自小就十分聪明,且心灵手巧,但心思不在读书科举上,而是喜欢搞一些科技发明。

贬谪刘延佑与骞味道的一系列举动,朝堂上的人自然能看出武则天的心思。

原本刘延佑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无数参与或是间接参与了徐敬业谋反的人。

可谓牺牲我一个,挽救千万人。

但是在听闻武则天启用了一个名叫索元礼为按问罪犯的推使后,将矛头又指向了徐敬业的谋反案,大家便心慌了起来。

鱼保家便是这惊慌失措人员中的一员。

鱼保家酷爱搞发明创造,做出过不少稀奇的物件。虽然没有官职,但是在长安洛阳两京的知名度很高,也结识了很多达官贵人。

这里面就有他父亲鱼承晔在御史台的同事,监察御史薛仲璋。

鱼保家后来又通过薛仲璋结识了英国公徐敬业。

鱼保家虽然和他们相识,但也不是关系太铁,提前不知道,也并没有跟着他们俩一起造反。

按道理这件事也不会牵扯到他。

只是巧就巧在,徐敬业还未造反的时候,曾经让鱼保家设计制造过刀剑弓弩的武器,徐敬业凭借着这些武器,造成了不少朝廷将士的牺牲。

徐敬业造反被平息以后,鱼保家担心此时早晚会波及到自己,于是整日里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

今日天后突然召见,以为东窗事发,早已吓得魂飞守舍。

但是跟着宦官进了武成殿之后,武则天却没有提及他为徐敬业设计制造武器一事,只是命其设计一个柜匣一样的物件,信函一旦投入,便不能取出。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