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盗艺江湖> 第164话 又一个石台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164话 又一个石台(1 / 2)

陆续从洞口钻出,空间豁然开朗。闪到旁边才发现出口又是一个石台的背身,身后是凿刻出来的石室,可灯光所以之中,不远的面前却是木制厅堂。迈出几步,才回过神来查看钻出来的石台,由后向前,垒砌石台的砖石呈向前倒塌的趋势,满地土石,上边还有一小段神像的腿。

仔细瞧那神像腿,是微弯的架势,只是膝盖中部一段,应该是尊姿势很夸张的立像,没有修饰颜色,判断不出是尊什么神。没工夫研究神像,大家的注意力全在木制厅堂,梁椽与凿刻石室完美相接,只是正堂就有如此规模。虽被压得歪歪扭扭,但并未垮塌,不管是什么神庙,两边垂花门所通的其它庭室必然也是华丽宽敞。

地面是打磨的十分平整的石面,有很小的坡度,必然是修整过的。每根柱子下方,都有四寸多厚的石盘拖载。石盘拖载承重柱子,这在古代建筑中可算得上是要求考究。

木梁上方每隔一米多远一道举架,原本应是平直铺设,此时整体呈倾斜之势。再往上能见到一道十分粗重的横梁,足有十几米长,如果没猜错,那应该叫正脊。另一边向下不远与岩石相接,显然斜面长度没完全放下去,就直接按照岩石走向在其中打孔连接。最上面的木椽破碎散开,瓦片的样子分外清楚,而且大片压着的瓦中漏出泥土,居然是单檐。

正脊单檐,好像在哪看到过!那一道道横梁也应该有名字,就是想不起来。

灯光照回神像腿,张春来说道:“该不会是土地庙吧!”。

丁晓东却认为是土地庙的可能性不大,从梁椽结构采用的木料来看,不太可能是土地庙。这些木梁木柱纹路平直,色泽均匀,好像是槭木,槭木可是比较贵重的木材,同样的要求,使用北方橡木相对来说更实际,运输费用稍贵没关系,反正木料便宜,古人盖房子又不是不会计算成本。

“哈哈哈哈”钟磊笑得前仰后合。

按照道教传说,土地公可是“稷神“之一,“稷神“也就是“五谷神“,与社神相关。‘地载万物者,释地所以得神之由,以象征兴旺吉祥有财气,俗称“土地公粿”。

至于稷神土地庙和五谷神庙,在我国古代也是国家的象征性建筑物。社神、稷神,祈佑兴隆万世,家国富强,康乐太平,与天下民心一致。土地神也是民间信仰与道教神话传说中知名度最高的神之一,他是一方土地上的守护者,是与大地之母形成心念相同并且共存的神。作为地方守护神,尽管地位不高,却是中国民间供奉最普遍的,人们最尊崇的神。

贯穿整个明朝,人们对土地公的崇拜最为兴盛,而且这种崇拜还流传到了其他民族中去。在中国,每年都要举行盛大的节日聚会,对该神进行祭祀,到后来这种聚会就演化成为中国最有特色的现象——庙会,也是一种重要的风俗。

明朝对土地公的崇拜兴起,可不是这么一点点原因。

从洪武年开始,国家施行‘养济院’政策。

明代法律规定:“凡鳏寡孤独及笃疾之人,贫穷无亲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私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若应给衣粮,而官吏克减者,以监守自盗论。”明代初期,就诏令各府县设立养济院,收养孤老。

至于养济院的政策所有条条框框,细说起来非常复杂。国家设立养济院的一些条款还涉及到官员任用,官员家中有老人,可以就近任职。所以明朝大多数官员一旦到任,首先要巡视的地方就是养济院。

巡视养济院,当地所有持有地契的田主,就是我们所称的地主,都会忧喜参半。这又是明朝《大诰》中的一条,田主要向养济院缴纳‘岁奉’,岁奉也是皇粮的一部分。

养济院的设立,在明朝有一整套非常接地气的规定,首先是养济院的附近,必须是庙会的核心地带,那些供奉稷神土地的香客,奉养之物大多送到养济院。

大明276年,没有无依无靠的孤寡老人,养济院的主事,分内职责就是收养那些无儿无女老无所依的孤寡老人,《大诰》上条文清楚,‘县丞负责一县收讫支出,具表报户部落印,养济院的收纳人数,收缴的税讫和岁支用度,都要向户部呈报,如有遗漏,按监守自盗论’。

到户部落印,这是什么意思不用多说了吧!如果不知道,再回去研究研究‘空印案’。

监守自盗在明朝是什么罪名?还是《大诰》上的条文,‘监守自盗,贪墨罪也,折银十六两者,剥皮嗜草’。法令之所以严苛,原因无它,朱元璋的悲惨童年,注定了收拾贪官污吏的雷霆手段,整张人皮活着扒下来,何止一个狠字。

养济院的附近是庙会,这是明朝独有的一种特色,庙会香客的捐赠布施,往往都要送到养济院,这也是一种民间的调剂。既发扬了民间信仰,又把剩余财富最快最准确的分配到需要的地方,捐赠布施都到了老人手里,这才是那些香客的本意。有钱人做善事,只有这样的环境才能甘心情愿,争先恐后。

“现在知道为什么海外华人,每逢祭祀庙会,都是一身明代风格的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