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大明:我的爷爷是刘伯温> 第36章 水落石出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36章 水落石出(1 / 3)

此时,处于高台之上的朱元璋,他的心也揪了起来。

作为大明帝国的实际掌控者,朱元璋可是清楚的很,现在户部这个烂摊子没谁都行,就是不能没有吕昶。

尤其是过两个就是北征了,这个时候,负责粮草筹划的户部,更不能出问题。

当即,略微有些紧张的朱元璋,也没有理会吕昶的话,大声喊道。

“二虎,快,把咱们太医院最好的御医叫过来,看看吕大人有没有事!”

朱元璋执意如此,吕昶也就只能接下一片他的好心。

包括刘伯温在内,不少与吕昶交好的文武百官,也是纷纷向吕昶投来了嘘寒问暖的目光,这也是让吕昶心中一暖。

对着众人拱手道了声谢后,吕昶深深吸了一口气,随后用略微颤抖的声音说道。

“太子殿下,您的意思是,现在的宗王供养制度,会彻底压垮未来大明的财政是吧!”

吕昶的话很委婉,但也是直截了当的告诉给众人,为什么刚刚吕昶如此反应的原因。

弄清楚原因的文武百官,此时脆弱的内心,再次受到了比前几次更为猛烈的冲击。

许多人都难以置信的将目光看向处于高台之上,这时保持着沉默的大明皇帝朱元璋。

但众人还是真的很难相信眼前的这份事实。

那就是,朱元璋为之辛苦操劳一生的大明帝国,未来居然会毁于朱元璋自己的后代手里。

尽管朱元璋对待官员的态度并不好,犯了错就会受到严厉的刑法。

但没有一个官员,认为朱元璋是一个昏君。

朱元璋小时候虽然是受过启蒙教育,读过一会儿书。

但是后来的惨剧,彻底埋没了朱元璋的出路。

后来,为了补充自己的不足,不至于当一个什么都不知道的莽夫。

二十多岁的朱元璋重新拾起书本,从身边这些优秀的儒家高士,刘伯温、李善长等人身上拼命汲取养分。

在执政的17年中,朱元璋每天都要批阅210件奏折,几乎每天批注到凌晨。

所以,朝堂之中很多人只是畏惧朱元璋,但同时也认为,朱元璋确实是一位好皇帝。

另一边,兼职吏部尚书的李善长有些绷不住了,直接开问。

“吕大人,按照您的推算,这五代后的宗王们,他们的俸禄会有多少?”

“多少我不知道!”

吕昶耿直的摇了摇头,但是给出了一个更令李善长有些恐慌的事实。

“但至少会占据整个大明财政三成,甚至四成的赋税!”

“什么!!!”*N

有了确切的对比,这更是让不少人顾不上朝堂礼仪,尖叫出了声。

大明财政的收入多少基本不会有太大的起伏。

但是,当整个大明财政可以灵活支出的资金大大较少之后,是个人,都知道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

更为紧张的人,是大明的勋贵集团这边。

勋贵,是指功臣权贵,那些立下赫赫战功或做出重大贡献的贵族或官员。

这个词主要来自于,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

为王朝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的臣子,成为勋贵后,他们往往享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有时也会受到特别的礼遇和保护。

可以这么说,他们与自身所在的王朝,荣辱与共,共享荣华富贵。

有人说,难道勋贵就不能看到自己所在的王朝不行了的时候,赶快投向其他势力吗?

行,当然是行的。

如果你从开头就在人家身上下注了,肯定会成为新王朝的勋贵。

可但凡混的很不错的勋贵,谁会冒着诛九族的风险,去私下里大规模支持反贼势力。

你该不会真的当朝廷内皇帝的人是瞎子吧。

像锦衣卫这种官,人家都想升官发财,把你办了不是直接就走向人生巅峰了吗。

哪怕你真不要命了,假如你在万历十一年(1583年),难道你能开天眼在努尔哈赤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兵的时候,抛下偌大的大明帝国,去给不过上千人努尔哈赤送温暖吗?

当然,你也可以半路加入。

不过那时候,只要不是眼睛不瞎,都知道会发生什么。

而作为勋贵,肯定在之前的战斗中要上场的,无论你杀没杀敌对势力的人,后面再去投奔,难道还能获得现在的地位吗?

因此,和大明国运息息相关的勋贵集团,他们就像大明的小股东一样,只要不到最危急的时刻,他们都会默默支持大明的存在。

“看看你们,都慌什么!”

此时,处于高台之上的朱元璋,散发出帝王的气势,慢慢站了起来。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