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栀璃鸢年>女生耽美>大明:我的爷爷是刘伯温> 第7章 咱,真的,错了吗?(4000)
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X

第7章 咱,真的,错了吗?(4000)(1 / 3)

可太子朱标却从大局中,想到了一个恐怖的事情。

谁又能保证,手握大明最精锐的边军诸王,经历数代人后,不会对神器产生觊觎呢?

刘畾没有想到太子朱标的内心活动这么剧烈,继续给众人分析道。

“我们先抛开人心这个问题,来仔细考虑一下分封藩王之后的历史。”

“那么以后天子的做法无非就是两种情况,一是不会去削藩,二会去削藩。”

说到削藩二字,刘畾还面色古怪的瞥了一眼朱棣,这种眼神弄的朱棣浑身感到不自在。

好在刘畾只看了几秒的时间就有开始说了起来。

“首先,我们先从不会去削藩的第一种情况,来开始推演大明往后历史的进程。”

“大明皇帝换了三代后,现在天下承平已久,新继任的皇帝从小生活在安稳的环境中,丝毫没有经历过他父辈们与北方游牧民族交战的经历。”

“他每天都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而且根本不需要为大明太操心,毕竟内有大臣帮忙治理朝政,外有诸王抵御外敌,整个国家看起来都欣欣向荣,完全是一副盛世的局面啊。”

可是,刘畾接下来突然画风一转,冷冷说道。

“在寒冷荒凉的边塞之上,诸王的子孙后代们,因为每时每刻都要和不安分的游牧民族进行生死斗争,因此他们的思维也逐渐向游牧民族的方向发展。”

“弱肉强食,强者为王!”

“当从厮杀成长出来的诸王开始向繁华的京城内进行朝拜时,他们发现面前的大明天子,只是一个远不如他们的普通人,但就是这个普通人,却能享受着整个大明王朝的供奉。”

“而他们这些同样是朱家血脉的子孙,却要为这个普通人去奋力拼杀,保护他子孙后代的安全。”

“所以,凭什么!”

“凭什么你能去当这个皇上,而我却不能呢,都是朱家的血脉,自然是最优秀的祝朱家人才有资格执掌神器!”

后面的事刘畾就没有多说,但现场的几个人都是聪明人,自然明白会发生什么。

朱棣也在大胆思考,要是自己的后代打算夺取大明江山,在收复北方草原民族作为助力,然后联络诸王,好像真的很有机会啊!

此时的朱棣还是一个十六岁的青年,还并不是后来那个懂得装疯卖傻的燕王,因此还不像那些老油子一样,能把内心的想法完全隐藏在脸皮之下。

虽然一般人还是看不出来的,但身为极为了解他们父亲朱元璋,却是一眼就看出了朱棣的内心想法。

朱标却还有些不死心:“边塞诸王呢,他们难道都会和这个人一起同流合污吗?”

对于自己好大儿的这个问题,朱元璋摇了摇头。

“标儿啊,此时的诸王也早已不是那些往日对朝廷忠心耿耿的亲人了。”

“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静静的坐山观虎斗。”

“而当确定胜利的一方之后,便会去锦上添花的,毫无余力的打击失败的一方。”

朱标看向自己的父亲,问道:“难道他们就不怕别人或者朝廷先来对付他们吗?”

“不会的。”朱元璋淡淡说道,“叛王的兵力有限,是不会去对付这些墙头草的。”

“而南方虽然有足够多的兵力,但毕竟过了太多年的安稳日子,恐怕仗都不知道怎么打了,论真正的实力,并不一定比北方强多少。”

微微叹了一口气后,朱元璋神色复杂的偷看了一眼还陷入沉思中四子朱棣,扭头看向刘畾。

“那如果要是削藩呢?”

“削藩?”刘畾眯起眼睛咧嘴说道,“按照现在的历史推演,陛下是不会削的,而太子殿下因为要顾及兄弟之间的感情,加上为了维护父亲的政策,更不会削藩。”

“所以,最早削藩的人应该会是陛下的孙子,太子的儿子。”

“但此时大明王朝已经过了差不多三四十年的时间,诸王在各自封地里早已经经营的牢不可破,他们的手里也有相当数量的军队,要是冒然进行大规模的削藩,那肯定会西汉一样,出现七王之乱的情况。”

“但大明并不缺乏聪明的人,肯定会有人向当时的皇帝提出合适的建议。”

“陛下,硬的不行,咱们来软的呗,可以用软刀子慢慢的割诸王的肉。”

“诸王的供养大部分来自朝廷,因此慢慢削减他们的供养看起来是个不错的主意。”

“也许一开始诸王可能还没察觉到这是个什么情况,只是以为只是朝廷的收成不好,之后并没有什么太过在意。”

“可时间一久,他们便会发现,这其实是朝廷的阴谋。”

“但碍于朝廷的舆论,加上自身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诸王们只会暂时的隐忍下来,卧薪尝胆。”

“你做初一,就别怪人家做十五。”

“诸王为了供养自

上一章 目录 +书签 下一页